《老殘游記》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署“洪都百煉生撰”,即劉鶚(1857——1909)。有初編二十卷,外編殘稿一卷,二編九卷。初編寫于1903年至1905年,先后刊于 《繡像小說》 和 《天津日日新聞》 上,有1906年天津日日新聞社刊印本、1907年上海神州日報館排印本;外編殘稿約寫于1906年秋至1907年初,生前未刊印; 二編寫于1907年上半年,亦連載于 《天津日日新聞》,有剪報本。今嚴薇青校注的《老殘游記》(1981年山東齊魯書社出版),將初編、二編及外編殘稿輯為一冊,是目前最完備的刊本。
《老殘游記》以游記形式寫了鐵英號老殘者在山東的一段見聞。走方郎中老殘來到山東古千乘,替黃瑞和治好了渾身潰爛的怪病。隨后應友人文章伯、德慧生之約同赴登州蓬萊閣觀日出,見狂風巨浪中有一帆船瀕臨沉沒,三人駕小船前去營救。當他們獻上向盤和紀限儀時,卻被大船上的水手和演講者指為賣船的漢奸,小船也被砸碎,三人沉入海底。老殘驚醒,原來是一場噩夢。
老殘動身往濟南,一路秋山紅葉,老圃黃花,頗不寂寞。到了濟南府,只見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十分有趣。老殘住下后,游賞了大明湖和四大名泉,在明湖居聽了王小玉說唱“梨花大鼓”。他因治好撫院內文案高紹殷小妾之病,被引薦給山東撫臺張宮保。宮保向他討教了治河良策,欲請他移住巡撫衙門,被老殘婉言謝絕。
老殘只身前往曹州府察訪知府玉賢的政績,一路獲悉玉賢虐殺百姓的種種情弊。像于家屯財主于朝棟,因強盜移贓,借刀殺人,遭玉賢枉斷,父子三人被收入站籠先后站死,媳婦也自盡殉節。董家口小雜貨店王掌柜的獨養子,因酒后批評玉賢“糊涂”,“好冤枉人”,就被定為謠言惑眾,用站籠站死。馬村集車店掌柜的妹夫因得罪了府里馬隊上的什長,也被栽贓陷害,收入站籠。這衙門口十二個站籠,天天不空,不到一年,站籠就冤死了兩千多人。老殘對酷吏玉賢殘民以逞的罪行憤激萬分,他寫長函向張宮保細述了玉賢的 “政績”。
老殘在曹州府遇到武城縣令申東造,向他介紹了治縣濟民、化盜為民的方略,并推薦了江湖上名武師劉仁甫,協助其轄理縣里治安。申東造令族弟申子平持老殘薦函赴桃花山尋訪劉仁甫。子平進山后,因貪看雪景,誤了時辰,月下又險遇猛虎,遂在山坡下敲門求宿??畲氖悄贻p姑娘玙姑,舉止大方,具有林下風范。她與子平縱談儒釋道三教,對宋儒種種欺人之談,頗多臧否。隨后,玙姑與父執黃龍子彈琴鼓瑟,合奏 “海水天風之曲”。又請來扈姑、勝姑,四人用箜篌、角、鈴、磬演奏了軍陣樂《胡馬嘶風曲》。子平聆聽,心身俱忘,如醉如夢。黃龍子大談時局的變化,從三元甲子預言 “北拳南革”二亂黨釀劫運、開文明。次日子平即請劉仁甫下山,武城縣經劉的協治,竟做到 “犬不夜吠”。
老殘由東昌府訪書返省,走到齊河縣,因黃河結冰被阻,在客店中受故人黃人瑞邀飲,妓女翠花、翠環侍奉。翠環家原是齊河縣大財主,兩年前黃河大汛時,因張宮保聽信了史觀察的荒唐主張,廢棄民埝,退守大堤,結果堤埝中十幾萬戶人家都遭滅頂之災。翠環家破人亡淪為娼妓。老殘和人瑞謀畫救拔翠環出火坑。
人瑞向老殘述說一樁奇案。齊河縣齊東鎮財主賈老翁,生有二子一女,長子娶本村財主魏老兒之女為媳,女兒賈大妮子尚未出嫁。鄰村吳二浪子曾托人求親,賈老翁嫌其嫖賭而未答應。賈家長子因病去世,周年忌辰時,魏老兒接女回家,并送了八斤月餅給賈家。當天賈家除賈大妮子外,十三口人全部喪命。因發現月餅餡里有砒霜,賈大妮子遂告發嫂子賈魏氏與人通奸,用毒藥謀害婆家人??h里就此案詳了撫臺,省里特派剛弼來會審。剛弼向以清廉自命,給魏家父女上夾棍、拶子逼供。魏家管事托人帶銀票求剛弼,剛弼乘勢索取六千五百兩的銀票和字據,即以此為罪證,嚴刑逼供,賈魏氏有口難辯,含冤畫供。老殘聽后,決心救魏家父女,遂致函張宮保,請派白子壽太守來復審。不日,白太守到縣,對全案細加推求后,未及一個時辰,就審明月餅中原無毒藥,在餡里加砒霜是有意陷害,魏家父女當堂無罪釋放。白太守又懇請老殘參與破案。老殘明察暗訪,在齊東鎮獲悉賈大妮子早已與吳二浪子勾搭上,是吳將一小瓶藥倒入面鍋,眾人吃面中的毒。老殘用計捕獲吳,并從他口中套出此藥名 “千日醉”,且有可以解救的藥草。于是老殘去泰山玄珠洞訪青龍子,討來解藥“返魂香”,救活了十三人,了結此案。
翠環在人瑞幫助下贖身從良,由老殘納為小妾,改名環翠。老殘也投桃報李,為翠花贖身送給人瑞。老殘破案后,攜環翠等與契友德慧生及其家眷結伴同返江南。
《老殘游記二編》緊接前二十回,寫老殘和德慧生一行抵泰安府時,登泰山燒香,由青年女尼逸云充當向導。當晚德夫人、環翠邀逸云同住,徹夜長談。逸云將她在廟中如何愛上孫三爺的經過與內心活動,盡情吐露,并現身說法,談自己如何用“慧劍”斬斷了 “邪魔”。次日老殘又與逸云等討論《金剛經》,逸云通達佛理,口藏機鋒,她介紹了青龍子、黃龍子、赤龍子三人是同一個師父傳授,赤龍子年紀最小,也最放誕不羈。她和赤龍子的關系是朋友和師弟。環翠到此后萌生了遁入空門的念頭,在老殘支持下,她拜逸云為師,在泰山觀音庵為尼,改名環極。事后老殘與德慧生夫婦分手,徑往淮安府。
老殘到淮安住在自家花園秋夢軒中。一日讀了 《大圓覺經》后,夢見一官差請他到閻羅殿,閻王請他坐到 “善人”席上,觀看五神問案。只見那些罪孽深重的人或下油鍋,或被打得血肉橫飛,那些犯了口過的人都被放進磨子里碾成肉醬,這是因為犯口過的人毀人名節,使世界皂白不分,罪孽最大,陰曹也最恨這種人。老殘還考察了地府風光,游玩了街市。在地府巧遇石家表妹,她丈夫折禮思現做陰曹小官。折禮思宴請老殘,陪酒的官妓都是由陽間命婦罰充的。飯后,老殘身上忽發出檀香味,這是因老殘在陽世結得佛菩薩善緣,頃刻就要上西方極樂世界。
《老殘游記外編》和初編、二編故事并不銜接,主要寫老殘丁巳年冬月住在北京前門外蝶園,有東閣子和西園公二人來訪,談及近日朝廷整頓新政,滿街都換了巡警兵。老殘道: 巡警為治國第一要務,這下中國前途大有可望了。西園公不以為然,他聽說一巡警局老爺在大街上撒尿,巡兵指責他犯規,反遭到打罵,因為他有大軍機作后臺。老殘嘆道:中國人常常倚官犯法,倚眾犯法,倚無賴犯法,故國日以弱。隨后老殘與二人去石頭胡同榮泉班,有六七個妓女來參見,一個名叫小蓉的,便是班里的紅角。
劉鶚寫作《老殘游記》,在下筆伊始就有著明確的創作目的。小說第一回從江湖醫生老殘搖個串鈴替人治病寫起,作者在此曾有一段自評:“舉世皆病,又舉世皆睡。真正無下手處,搖個串鈴先醒其睡。無論何種病癥,非先醒無法治。具菩薩婆心,得異人口訣,鈴而曰串,則盼望同志相助,心苦情切?!闭f明作者是把自己的小說當作醒世之作。此后作者在初編 《自敘》 中,又一次申明自己的創作意圖: “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 此洪都百煉生所以有《老殘游記》之作也。”可見作者寫此小說是為了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家國之痛,社會之悲,種教之恨,是一種寄托遙深的哭泣之作。
小說中的主人公老殘,實為作者自況。老殘是個道德、文章兼備的智者形象,他所以取號“補殘”,是仰慕嫩殘煨芋的故事。神僧懶殘曾預言李泌合當為十年宰相。后李泌在唐德宗時果然為相十年,并一度挽救了唐王朝的危局。小說中的老殘也希望能象嫩殘那樣,推演治亂,預測興亡,對國家的危局有所補益。小說寫老殘的所見、所聞、所作、所感,都是圍繞這一中心進行的。
小說第一回以象征手法,前后寫了兩則寓言故事。前一則以黃瑞和象征黃河,寫老殘 “略施小技”就治好了黃瑞和渾身潰爛的窟窿,顯示了老殘妙手回春的才能。這則故事為老殘的出場作了重要鋪墊。后一則以輪船象征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帆船象征中國。小說通過夢境,寫老殘與摯友文章伯、德慧生至登州蓬萊閣觀日出,看見一艘輪船在天風海水中平安駛過,而一只帆船則在洪波巨浪中瀕臨沉沒的險境。小說所寫帆船上的人和物,都具有象征意義,如船身長二十三四丈,喻清朝當時的行省數; 東邊約有三丈的一塊,已經破壞,浪花直灌進去,喻東三省;東邊約長一丈的一塊,水波亦漸漸侵入,喻山東省;其余地方,也都無一處沒有傷痕,喻其他省份。船上的船主,喻清帝;管舵四人,喻軍機大臣人數;六枝舊桅,喻舊有六部;兩枝新桅,喻新設的兩部;八帆,喻行省總督人數; 水手,喻中下級官吏; 演說的,喻革命黨人; 乘客,喻人民群眾。對這船上的四種人,老殘分別予以不同對待。第一種人是船主、轉舵的、撐桅的、管帆的。在老殘看來,這些人“并未曾錯”,“都是認真的在那里管”,只是 “太平日子”過慣了,如今遇到大的風浪,就不能適應形勢的變化,又缺少一個“方針”,“所以把這船就弄得狼狽不堪了”。這里對清王朝統治集團顯然采取了回護態度,雖然老殘對他們未能治理好國家也頗有微辭。第二種人是管理的水手。他們不顧沉船的危險,殺掠無辜的乘客,搜括他們的財物。老殘對他們不顧大局的胡作非為極為憤慨,認為他們是使危船瀕于沉沒的罪人。第三種人是船上的演說者。老殘指責他們是 “只管自己斂錢,叫別人流血” 的 “英雄”,是使這只船更快沉沒的壞人。認為革命不僅不能救國,反而會加速國家的覆亡。第四種人是乘客。老殘攻擊其中贊成革命的人為 “不懂事”,被人 “利用”,贊揚那些反對革命的人為 “老成持重”。如何挽救這條大船呢,作者最后讓老殘送上一個“最準的向盤”和“紀限儀”,實際上就是作者所奉行的借外資筑路開礦的洋務買辦主張??墒抢蠚埍幌碌人殖鉃?“用的是外國向盤”,是“洋鬼子差遣來的漢奸”,被革命黨人斥為“賣船的漢奸”,終于被趕下了船。這反映了作者上述主張得不到實現的痛苦、失望情緒。這一回反映了作者對當時局勢的見解,揭示了小說的基本思想,可以說是全書的一個綱。
隨后作者根據自己的創作構思,從兩方面展開故事。一方面立足于現實,以老殘為線索,主要寫了玉賢、剛弼、莊宮保三個清宮的“政績”;另一方面著眼于理想,以申子平為線索,借申子平夜訪桃花山,宣傳了太谷學派的人物和思想,預測了社會的治亂興亡。
玉賢、剛弼、莊宮保的故事,是小說的主體部分。作者從社會批判的角度,深刻剖析了晚清官場中清官的種種暴政,以及他們的所作所為給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曹州府知府玉賢是個急于事功、嗜殺成性的劊子手,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就制造了無數冤案,光站籠里就站死了兩千多人。他卻因此獲得了好政聲,為上司所賞識。另一清官剛弼,和玉賢是一丘之貉,他愚昧專斷,剛愎自用,嚴刑逼供,虐害好人。在審理賈家十三條命案時,竟將清白無辜的魏家父女定為殺人兇犯。對玉賢、剛弼的頂頭上司莊宮保,作者雖有意回護,但對他重用、提拔玉賢、剛弼這樣的“瘟官”,事后又文過飾非,也頗有譏評;特別對他輕信史觀察治河建議,廢棄黃河民埝,殃及數十萬生靈,憤激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小說所寫翠環一家的悲慘遭遇,就是對其有力的譴責。作者滿懷悲憤之情,對“血染頂珠紅”的清官深惡痛絕,對“冤埋城闕暗”的百姓深深地同情。他通過老殘之口,大罵玉賢是“死有余辜的人”,并發出誓言: “我若有權,此人在必殺之例!”對 “清廉得格登登的”剛弼,作者詛咒他是 “瘟剛”、“喪門星”,并讓老殘直闖會審公堂,當眾斥責剛弼的虐民罪行。在敘寫黃河決堤的兩回中,作者對造成這場災難的 “王八旦大人們”極為憤懣、痛恨,對百姓的悲慘遭遇和不幸命運由衷地哀傷、憐憫。小說的這些描寫,使作品更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深刻的社會意義。
這部小說在揭露清官禍國殃民罪行的同時,還深刻揭示了清官之惡的原因。作者認為玉賢是個下流的酷吏,他所以傷天害理,殘民以逞,就是為了討好上司,急于做官,且又急于做大官。剛弼的濫施刑罰,酷虐良民,是由于他主觀武斷,固執成見,不明事理,愚陋無用。他總覺得天下都是小人,只他一個人是君子,自以為不要錢便可任性妄為。而莊宮保、史觀察之所以行為乖謬,釀成黃災,是因為這類人但會讀書,不諳世故,不著實際,且又不顧民情,不知統籌大局。作者認為這樣的清官“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彼麄儭肮儆?,害愈甚。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殘,宰天下則天下死?!薄疤煜率聣挠诩槌颊呤?,壞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倒有十分之六七?!弊髡咚沂镜倪@類清官的病根,顯示了理性的自覺,確實是晚清官員的一種時代病。這種時代病概括了那些頑固守舊官僚的丑陋面目,是很有典型意義的。
《老殘游記》對清官的批判與否定,表現了憂憤深廣的社會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色澤。作者關于清官的許多見解,確實發前人所未發,豁人耳目,掀動人心,為眾多讀者所激賞,這是《老殘游記》獲得重大聲譽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與這些 “清官”相對照,小說還刻畫了 “化盜為民” 的申東造和救民于水火的白子壽兩個理想的官員形象,可見作者仍然寄希望于官僚政體的自我改善。
除以上主線外,小說在八至十一回中,撇開線索人物老殘,插入了申子平夜訪桃花山的故事。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在全書中的位置至關重要。
在這四回中,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桃花源式的理想境界——桃花山。這里環境幽美,景物如畫,人們過著自由、平和而安謐的生活,甚至虎嘯狼嗥都無所拘束。而太谷學派代表人物黃龍子、玙姑等即隱居于此,他們精通物理,洞察世運,超塵脫俗,逍遙自在,可以自由地宣講教義,縱論時局。這樣的理想境界和玉賢、剛弼殘暴統治下的苦難現實,自然形成強烈的反差。小說的這種描寫,顯然寓含著深意。
這四回主要宣傳了太谷學派的思想和主張。書中托名 “黃龍子呈稿”的六首七言絕句,以玄奧隱晦之辭敘寫了作者自己從太谷學派受業、明道的經過,贊嘆太谷之學淹通三教,絕世不群; 并對太谷傳人在蘇州聯合講學,從此南北合宗,學派重新興旺,感到由衷的喜悅。書中的女智者玙姑和預言家黃龍子都是作者思想的代言人。玙姑承擔了闡釋太谷學派教義的任務。她在與申子平對談中,講了儒釋道三教的異同:其同處在“誘人為善,引人處于大公”,其異處是只有“儒教公到極處”,而佛道兩教都有“褊心”,失之于私。這就為太谷學派以儒學為宗,佛道二教只是用作設象傳道的工具作了形象的說明。玙姑所信奉的乃孔孟的原始儒學,她認為自韓愈、朱熹之后,孔孟儒學被“弄的小而又小,以至于絕了”。她批評韓愈是個 “通文不通道的腳色”,他的 《原道》說什么“君不出令,則失其為君; 民不出粟米絲麻,以出其上,則誅。”是顛倒了是非,為專制君主張目。她批評宋儒存理去欲是“自欺欺人,不誠極矣”;揭露今之學宋儒者,“直鄉愿而已,孔孟所深惡而痛絕者也!”這是玙姑對晚清社會國勢積弱、政治酷烈的根由所作的剖析。
黃龍子扮演了先知一角,擔負了演繹時世、預示興亡的重任。他從太谷學派的哲學思想和社會政治思想出發,以月亮的明暗盈虧、氣候的予奪生殺解釋社會的治亂興替,以《易經》爻象的一正一變、互相乘除說明事物的對立變化,認為北拳南革是 “天降奇災”,但 “此也是自然之理,不足為奇的事”。他以“太極”、“無極”來解釋北拳南革產生的根源,認為上帝與阿修羅反復爭戰,上帝雖能取勝,但總沒法消滅這個魔王,這是因為上帝之上還有一個 “勢力尊者”,上帝也不能違拗他。這個勢力尊者就是儒家所說的 “無極”,上帝與阿修羅王合起來就是個“太極”。黃龍子認為世界是由法力無邊的“無極”、“勢力尊者”這種絕對精神所主宰,并以此來解釋重大社會問題,當然只能得出唯心主義的結論。黃龍子視北拳南革為 “阿修羅部下的妖魔鬼怪”,并對其大施撻伐。他把北方的義和團比作 “鼠疫”、“害馬”,把南方的革命黨比作 “痸犬”、“毒龍”,攻擊北拳南革是“亂黨”、“惡人”,都是“講私利的”。他對南革的攻擊尤不遺余力,竟借《易經》“澤火革”卦,詆毀南革首領“所秉的是婦女陰水嫉妒性質,只知有己,不知有人”,這些人“不管天理,不畏國法,不近人情,放肆做去,這種痛快,不有人災,必有鬼禍,能得長久嗎?”并警告人們不要“攪入他的黨里去”,“跟著潰爛,送了性命”。作者寫此小說時,北方的義和團運動已經失敗,南方的革命黨正當勃興之際,他把矛頭主要指向后者,反映了其對革命浪潮即將潰決大堤時的一種抗阻惶懼的心態。但作者并沒有因此就對未來失去希望,他通過黃龍子之口傳達了自己的心聲。黃龍子以 “三元甲子” 之說推演時局,他從同治三年(1864)“轉關甲子”起,論證了前三甲大局的變化,并預測了后三甲的變動,即所謂的北拳南革之亂。他指出:“此二亂黨,皆所以釀劫運,亦皆所以開文明也。北拳之亂所以漸漸逼出甲辰 (1904) 之變法; 南革之亂所以逼出甲寅 (1914) 之變法。甲寅之后文明大著,中外之猜嫌,滿漢之疑忌,盡皆銷滅?!?又說: “甲寅之后,為文明華敷之世,雖燦爛可觀,尚不足與他國齊趨并駕。直至甲子(1924),為文明結實之世,可以自立矣。然后由歐洲新文明進而復我三皇五帝舊文明,骎骎進于大同之世矣。”黃龍子還借《西游記》 烏雞國的故事,說明現在金鸞殿上坐著的 “是個假王” (寓指慈禧太后),“所以要借著南革的力量,把這假王打死,然后慢慢地從八角琉璃井內把真王(寓指光緒帝或后來的繼承人)請出來。等到真天理國法人情出來,天下就太平了?!秉S龍子以唯心史觀和術數家的技倆來預測未來,當然和歷史發展的進程并不吻合,但從他的這些預言和寓言中,可以了解作者對國祚興衰和文明存亡的關切之情,以及對復興傳統文化的期望和信心,也可以以窺見作者對清王朝及其當政者所持的政治態度。
總之,玙姑、黃龍子同申子平的徹夜長談,從文學角度看雖不免有宣教意味,但這些言談卻加濃了全書的文化氛圍和政治氛圍,使整部小說更富有思想意蘊。至于書中以玙姑手抄的 《銀鼠諺》預示庚子事變四階段及毓賢、剛毅的結局,謠諺中的乳虎暗示毓賢 (即玉賢)。立豕暗示剛毅 (即剛弼),正好和小說主線的內容相契應,這也可見作者的匠心。
《老殘游記》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成就,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人們的贊賞。蔣瑞藻 《小說枝談》 引 《負暄瑣語》說: 《老殘游記》“雖篇幅稍短,而意趣淵厚,取境遹奇,底是作手?!濒斞浮吨袊≌f史略》稱道此書“敘景狀物,時有可觀?!焙m對此書的推崇可謂達到了極致。他為之作序說: “ 《老殘游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語爛調,總想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寫。在這一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了?!闭\然,我們如果稍加比較,就可看出,《老殘游記》不僅成功地繼承了古典小說的優秀藝術傳統,而且在藝術表現方法上有自己的創新與發展。晚清小說處于古典小說向現代小說過渡的時期,因此在藝術上呈現出一種稚嫩、不成熟的狀態。一些晚清小說作者為投合時人所好,創作小說時完全背離生活,他們或從道聽途說中摭拾話柄,或從報紙花邊新聞中獵取材料,然后經過主觀臆造,編成一個個曲折離奇的故事。他們在寫作上往往采用報章新聞的筆法,夸張過頭,浮泛淺露,存在著“張大其辭”,“言違真實”,“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的致命缺陷,以致小說作品千人一面,千部一腔,讀來一覽無遺,缺乏余味。劉鶚寫作《老殘游記》則全然不同,他遵循藝術必須反映生活真實的創作原則,明確提出:“野史者,補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諸子虛,事須征諸實在?!?第十三回自評)《老殘游記》實踐了這一創作主張。這部小說絕大多數的人、事、景、物都是“征諸實在”的,這“實”即是劉鶚在山東進行過實地考察的生活經歷。征諸實在的真人真事、實景實物,經過作者的托諸子虛——集中概括典型化,將人、事、景、物熔鑄成此書中一一具體可感、鮮活生動的藝術形象。書中的故事情節并不曲折復雜,它在不算長的十幾萬字的篇幅中卻成功地描寫了幾十個人物,其中像玉賢、剛弼、老殘、申子平、白妞、玙姑等都寫得獨具個性,栩栩如生,在敘景狀物、音樂描寫等方面也都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老殘游記》善于使用 “加一倍寫法”來突出表現人物形象的特征。
刻畫玉賢的形象即是如此。劉鶚說: “贓官可恨,人人知之; 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 清官則自以為我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第十六回自評) 為了揭露清官殺人誤國的罪惡本質,作者以濃墨重筆 “加一倍”地將“清官”玉賢進行了剖析、鞭笞。作者寫這個主要的反面角色,沒有采取小說中通常使用的正面刻畫人物的方法,去寫其音容、舉止與心理活動,而是別出心裁,把他隱藏在幕后一直不露面,使人自始至終只聞其名不見其人,作者通過各個角度不同側面的描寫——我們不妨稱之為 “旁敲側擊式”的描寫,以難度較大的背面敷粉法,通過與玉賢有關的各色人等之口,將這個披著清官外衣的酷吏形象具有立體感地活畫了出來。小說寫玉賢的 “登場”,一面受到官方的揄揚,一面受到民眾的咒罵:“玉佐臣要補曹州府了”,“他辦強盜辦得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遺的景象,宮保賞識非凡?!源蛩銓U勖鞅K?。”玉賢由封疆大吏莊宮保提拔,由候補知府“補授實缺外,在大案里又特保了他個以道員在任候補;并俟歸道員班后,賞加二品銜的保舉”。然而正是這個“省城官聲好到那步田地”,披著“外面都是好看的”政治外衣的 “清官”,最殘無人性,專以酷刑虐害老百姓,“未到一年,站籠站死兩千多人”,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齒:“俺們這個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賽過活閻王,碰著了就是個死!”“俺們這里人人都耽著三分驚險,大意一點兒,站籠就會飛到脖兒梗上來的。”鄉紳于朝棟平白無辜遭強盜栽贓,一家四口人活活被玉賢枉斷葬送了性命。書中寫玉賢對稿案所發的議論,最能暴露他的猙獰面目:“這人無論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將來連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語說的好,‘斬草要除根’,就是這個道理。……誰要再來替于家求情,就是得賄的憑據,不用上來回,就把這求情的人也用站籠站起來就完了!”于家四口沉冤而死,不獨民間百姓為之銜屈含恨,就連那移贓的強盜聽到都后悔的了不得,說:“我當初恨他報案,毀了我兩個弟兄,所以用個 ‘借刀殺人’ 的法子,讓他家吃幾個月官事,不怕不毀他一兩千吊錢。誰知道就鬧的這們利害,連傷了他四條人命! ——委實我同他家也沒有這大的仇隙?!惫倮襞c強盜,兩相對照,玉賢這個酷吏比強盜還要歹毒,這就將其冥頑不化的兇惡嘴臉和殘虐的內心世界徹底曝了光。這種寫法著實取得了書中無人勝有人的藝術效果。
作者還善于調遣景與物描述手段來襯比、渲染人與事的敘寫。如第六回中寫老殘走進曹州府城,到街上訪問本府玉賢的政績,人們竟都面容慘淡地一口同聲說好,他深深嘆服古人所說的 “苛政猛于虎”,便在墻上題詩痛斥玉賢:“處處鵂鹠雨,山山虎豹風。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接著寫大雪中的烏鴉、麻雀饑寒之狀可憫,“轉念又想: ‘這些鳥雀雖然凍餓,卻沒有人放槍傷害他,又沒有什么網羅來捉他,不過暫時饑寒,撐到明年開春,便快活不盡了。若象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幾年的年歲,也就很不好。又有這們一個酷虐的父母官,動不動就捉了去當強盜待,用站籠站殺,嚇的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于饑寒之外,又多一層懼怕,豈不比這鳥雀還要苦嗎?’想到這里,不覺落下淚來。又見那老鴉有一陣刮刮的叫了幾聲,仿佛他不是號寒啼饑,卻是為有言論自由的樂趣,來驕這曹州府百姓似的。”這段描寫確實“讀之令人酸鼻”(第六回自評),字字浸透出作者的血淚控訴。最后一句的 “驕” 字下得極沉極重: 痛哉! 哀黎命運不如鳥雀。這段文字對揭露玉賢的酷烈暴政、對反映封建專制統治下的平民百姓箝口結舌、人人自危、含辱忍受宰割的慘痛遭遇—— “民家被官家害了,除卻忍受,更有什么法子?” (第五回) 無疑是“加一倍寫法”的出色范例。
《老殘游記》在寫景狀物時善于捕捉景物的個性特點,表現出景物的特有神采、蘊涵。
作者描繪的景物都是征諸實在、具體可感的。如第十二回膾炙人口的黃河淌凌一段描寫,若非親眼目睹過山東黃河結冰景象,是絕對寫不出來的。作者在第十三回自評中說:“止水結冰是何情狀?流水結冰是何情狀?小河結冰是何情狀?大河結冰是何情狀?河南黃河結冰是何情狀?山東黃河結冰是何情狀?須知前一卷所寫是山東黃河結冰。”顯然作者不僅有實地的切身體驗,而且經過敏銳細致的觀察比較,才能如此傳神寫照地描繪出黃河淌凌的奇觀。仿佛意猶未盡,他還借老殘之手將之濃縮為下列詩句:“地裂北風號,長冰蔽河下。后冰逐前冰,相陵復相亞。河曲易為塞,嵯峨銀橋架。”詩中所寫的奇景壯彩與淌凌景觀后先輝映。再如齊河縣傍晚遠眺山景一段描寫: “抬起頭來,看那南面的山,一條雪白,映著月光分外好看。一層一層的山嶺,卻不大分辨得出,又有幾片白云夾在里面,所以看不出是云是山。及至定神看去,方才看出那是云、那是山來。雖然云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云也有亮光,山也有亮光,只因為月在云上,云在月下,所以云的亮光是從背面透過來的。那山卻不然,山上的亮光是由月光照到山上,被那山上的雪反射過來,所以光是兩樣子的。然只就稍近的地方如此,那山往東去,越望越遠,漸漸的天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云也是白的,就分辨不出什么來了?!?第十二回)作者寫雪月交輝中的云山景致,可謂文心如發,辨析毫芒,以極細膩的筆觸窮形盡致,將雪月交輝之色的深淺層次、高低差異、遠近變化刻畫得精細微妙,情味悠長。黃河淌凌與齊河縣山景都是以真感情寫真景物,作者在冰凍苦寒、雪月峭冷的藝術意象中注入了自己從現實人生遭逢的悲愴之情,面對雪月交輝的景致,感嘆道:“若非經歷北方苦寒景象,那里知道 ‘北風勁且哀’ 的個 ‘哀’ 字下的好呢?”然后寫老殘由天空北斗七星的斗杓又將東指,一年即將逝去,想到自己 “一年一年的這樣瞎混下去,如何是個了局呢?”并進而聯想: “現在國家正當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處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的百事俱廢,將來又是怎樣個了局? 國是如此,丈夫何以家為!”老殘“想到此地,不覺滴下淚來,也就無心觀玩景致?!边@段描寫由景及情,由個人的身世之感升華到家國之痛??梢娮髡吖P下的景物不止是形似神似,且包涵著值得細細抽繹的深厚底蘊。
《老殘游記》善于將聽覺藝術化為視覺藝術,書中精彩絕倫的音樂描寫,為小說寶庫增添了藝術瑰寶。
音樂這一聽覺藝術沒有自己的物質形式,看不見,摸不著,如何運用文學語言把無形的樂聲付諸具體鮮明的藝術實體,生動地描摹出它的視覺藝術形象來,古代詩人早就對此進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出色成就。清代方扶南在《李長吉詩集批注》中說: “白香山 ‘江上琵琶’,韓退之 ‘穎師琴’,李長吉 ‘李憑箜篌’,皆摹寫聲音至文。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眲Ⅸ樌^承并發展了前人描寫音樂的成功藝術經驗,在 《老殘游記》 中寫出了出神入化的“明湖居說書”、“驪龍雙珠光照琴瑟,犀牛一角聲葉箜篌”等描寫音樂藝術的杰作。作者寫明湖居王小玉說書,迅捷地抓住了美妙的樂聲,利用人們通感想象的特點來描寫樂聲的迷人魅力。一開始寫小玉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 五臟六腑里,象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 三萬六千個毛孔,象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鼻擅畹啬閬韮蓚€人們皆有生活實感的比喻來描摹樂聲的效果,從聽眾為之陶醉的身心感覺來強烈瀉染樂聲的神奇力量。接著,描寫樂聲漸漸高亢,“象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回環轉折,節節高起?!弊髡呓枧实翘┥綖橛鳎河砂羴矸濉茸友隆咸扉T,“愈翻愈險,愈險愈奇”。此處以形擬聲,讓讀者通過想象,把視覺印象化為聽覺印象,那拔尖騰空的高音,宛若天外游絲清晰在目。然后描寫樂聲陡地一落,“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以飛蛇為喻,極寫樂聲的曲折變化,多姿多彩。及至愈唱愈低,愈低愈細,樂聲漸漸消失。此時“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真是“無聲勝有聲”的妙境。小玉的演唱使人著魔迷醉到何等地步,由此可見一斑。最后,描寫樂聲再起,先是微音,忽又揚起,“象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小玉唱到高潮,樂音、和聲并起,“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此處,作者以焰火噴濺、春曉鳥鳴的絕妙比喻來形容樂聲的相和相合,將演唱的熱烈氣氛、樂聲的俱來并發情景描寫得繪聲繪色,維妙維肖。
作者描寫玙姑和黃龍子琴瑟合奏的一段也極精彩動人: “起初不過輕挑漫剔,聲響悠柔; 一段以后,散泛相錯,其聲清脆; 兩段以后,吟揉漸多。那瑟之勾挑夾縫中,與琴之綽注相應,粗聽若彈琴鼓瑟,各自為調,細聽則如珠鳥一雙,此唱彼和,問來答往。四五段以后,吟揉漸少,雜以批拂,蒼蒼涼涼,磊磊落落,下指甚重,聲韻繁興。六七八段,間以曼衍,愈轉愈清,其調愈逸。子平……初聽還在算計他的指法、調頭,既而使耳中有音,目中無指。久之,耳目俱無,覺得自己的身體,飄飄蕩蕩,如隨長風,浮沉于云霞之際。久之又久,心身俱忘,如醉如夢?!眲Ⅸ槍菲鲝椬嗝枘〉萌绱穗⒓》掷恚瑢η偕盥曮w味得如此細入神髓,這主要得力于他本人所具有的深厚音樂修養,他熟諳各種樂器性能,彈得一手好琴,對樂理也有過相當的研究??梢哉f他狀寫音樂所達到的藝術技巧與成就,在中國小說家中無人能望其項背。
綜上所述,《老殘游記》之所以在思想和藝術上都取得了較高的成就,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老殘游記》飽含著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是真情的抒發。他認為歷史上真正偉大的作品都是“哭泣”之作,尤其都是“不以哭泣為哭泣者”之作。創痛愈深,感情愈摯,才能寫出真實感人的作品。作者正是懷著身世之感情,家國之感情,社會之感情,種教之感情,來創作《老殘游記》的,因之收到了“其力甚勁,其行乃彌遠”的藝術效果。當然在時代大潮的激蕩下,作者并未能準確把握歷史的脈搏和前進的方向,他選擇了一條 “補殘” 的道路?!捌寰忠褮垼崛藢⒗希豢奁驳煤?” (均見初編 《自敘》) 作者為搖搖欲墜的封建統治“殘局”和即將逝去的年華而哭泣,表現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失落感,一種個人的感傷的色彩,這正是他對舊世界、舊我不能決裂的必然結果。對這一真情實感的內涵我們應該作具體分析。其二,作者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在創作上走的是一條寫實的道路,他以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的概括力,將生活藝術化,人物、事件典型化,無論是寫人、敘事、繪景、狀物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樣的描寫,自然能打動人們的心靈。但這部小說也有敗筆。我們發現自1905年之后,作者在撰寫 《老殘游記》初編后六回(15—20回)及二編九回時,已經背離了原來的寫實方向,走上了一條錯誤的創作道路。如初編后六回為了追求離奇情節,以不足信的齊東野語,編造了賈(假)、魏 (偽) 兩家的內爭,釀成十三條人命大案。而被毒死的這些人,經過長達三個月的時間,尸體居然沒有腐爛,最后老殘從泰山青龍子處取得了治“千日醉”的解藥“返魂香”,使十三個人死而復生,真是荒唐至極。作者在寫作二編九回時,政治思想已日趨消極,創作思想也由人世轉向出世,由現實轉向虛幻。他寫此二編就是為了寄托其“人生如夢”、“同歸于無”的感慨。(二編《自敘》) 二編前六回主要寫了泰山斗姥宮女尼逸云如何用 “慧劍”斬斷 “邪魔”,由“住世的逸云”變成“出世的逸云”,達到“超凡入圣”、“大徹大悟”的境界。逸云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寫的雖很有特色,但作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宣傳太谷學派的人物、思想和修養功行,把人們引向消極遁世的迷途。二編后三回寫老殘夢游陰曹地府,展示了地府中種種可怕的刑罰,宣揚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佛徒思想。老殘對犯有 “口過”的人特別痛恨,認為這些人 “毀人名譽罪更大”,在陰司所受到的冥譴也最重。這顯然是對那些責罵他為“賣船的漢奸”的“下等水手”和革命黨人的一種反擊,反映出劉鶚不可明言的陰暗心理。《老殘游記》外編殘稿,作者原想反映新政時期的社會生活,但由于其創作作風的轉向,已難以接續下去,只好束之高閣以飽蠹魚了。
上一篇:《綠野仙蹤》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胡雪巖外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