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憂集《諂效》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乾隆間,廣平一知縣某,[1]將引見,遇大學士和公于朝房。[2]某趨拜,和公掖之起。某必欲下拜,推讓間竟將和公數珠扯斷,[3]散落滿地如雨。和公失色,思必有以泄其怒,因嬉笑備詢職名,牢記于懷。后數日,上召見,奏對畢,[4]時磁州缺出,[5]上問何人可補。倉卒間,凡與和素昵者,皆不能省憶。不得已,隨舉某名以對。上俞其請,即諭著某補授。此亦善媚之效也。
【注釋】 [1]廣平:府名。原為廣平郡。元至元十五年改路。明清為府。公元1913年廢。明時治所在永年,即今河北永年縣東南。[2]大學士:官名。唐宋明清皆設,職權不一。明太祖廢丞相,以大學士充顧問。至明中葉遂以大學士為內閣長官,官品雖較低,實握宰相之權。清代雖提高品級,職任反不重要。雍正中設立軍機處,此后大學士職權為軍機大臣所替代。惟軍機大臣及內外各官之資望特重者,仍授大學士作為榮典。大學士都以殿閣名入銜。清乾隆十年(1745)以后,大學士專以三殿(保和、文華、武英)三閣(文淵、體仁、東閣)入銜,滿、漢各二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文臣最高的官位。和公:和珅,清滿洲正紅旗人,紐祜祿氏,字致齋。生員出身,襲世職。乾隆時由侍衛擢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執政二十余年,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朝房:封建時代百官上朝前休息的地方。 [3]數珠:佛教徒用以記誦經次數的串珠,也稱念珠、佛珠。[4]奏對:臣僚當面回答君主提出的問題。 [5]磁州:州名。隋開皇十年(590)置慈州。唐改為磁州,以州西北有磁石山出磁石而得名。治所在滏陽(今磁縣)。轄境相當今河北邯鄲、磁縣、武安等市、縣地。其后廢置不常。清不轄縣。
【譯文】 乾隆年間,廣平府有一個知縣,將要被引見皇帝,在朝房里遇見大學士和珅。知縣搶上前去叩拜,和珅扶他起來。他一定要下拜,推讓之間竟然把和珅的佛珠扯斷,散珠像雨點一樣撒了滿地。和珅臉都氣白了,心想一定找個機會出這口氣。于是笑著詳細問了他的職務和姓名,牢牢記在心里。過了幾天,皇上召見。奏對完畢,當時正趕上磁州知州的位子空缺,皇上問什么人可以遞補。倉促之間,凡是同和珅向來親密的人,他都想不起來。沒法子,隨口說出那個知縣的名字來回答。皇上答應了他的請求,立即下令讓那知縣補授知州。這也算是善于諂媚的效應吧。
【總案】 《諂效》故事雖短,卻曲折跌宕,俳諧幽默,有味外之味。和珅執政二十余年,任職期間招權納賄,植黨營私,吏治大壞,但乾隆皇帝晚年對他倚任極專。嘉慶帝恨其專橫,待乾隆一死,即將和珅奪職下獄,宣布罪狀二十,賜自盡,抄沒其家產甚巨,時人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之語。這樣一個大奸巨猾的權幸,居然時時刻刻數珠誦經,不是很耐人尋味的嗎?唐代的李義府笑里藏刀,柔而害物,時人稱之為“李貓”。李林甫之為人,往往陽示和好而陰謀中傷,無所不至,也稱“口蜜腹劍”。這里和公的一段表演,差堪與唐之二李相伯仲,亦頗有戲劇效果。又可見當年補授官員是何等荒唐。
王魯一
上一篇:閱微草堂筆記《講學》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埋憂集《譎判》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