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草堂·鄭孝胥
雨后秋堂足斷鴻,水邊吟思入寒空。
風情誰似楓林好,一夜吳霜照影紅。
水痕漸落露漁汀,禿柳枝疏也自青。
喚起吳興張子野,共看山影壓浮萍。
南京城南有一著名園林名鑒園,是詩人吳學廉所有。其內有溪上草堂,鄭孝胥、陳三立、顧云等常來相聚,當即本詩所稱的吳氏草堂。該堂處在青溪九曲中一條幽靜的河曲處,兩岸多植楊柳,遠挹鐘山,是個風景幽美的地方。
此題二詩寫秋景秋意而無衰颯之氣,有所寄托而情感內斂為其特色。第一首前半,詩人吟思遠入寒空,與失群孤雁相感相通,隱隱透露出他對個人遭際的感傷。后半掉轉筆觸,描出一片悅眼風光,與前半的凄寂相對照。這后二句似乎純為寫景,細看卻中含寄托。其意是說人與雁既已如此,秋風之來亦屬必然,無可逃避。但在如此情勢下,仍能風情獨好者,卻尚有楓林。一夜言其時之短和突然,楓樹只要經得霜寒,轉眼便可繁紅照影,傲對寒秋了。那么,暫時失群的孤雁,又何須煩惱?末句寫景清美,語亦俊拔可喜。
第二首首句言秋意已濃。次句用一“自”字,大有深意。那柳樹雖經秋而枝葉禿疏,卻仍在頑強地表示自己的生氣,暗承第一首后半的命意。張子野是北宋詞人張先,浙江吳興人,以善用影字入詩詞著稱。本詩第四句即用其《題西溪無相院》詩“浮萍破處見山影”句意。但不同的是,張先此句是極力描繪出水影山色之美的,而鄭詩則有意選用一個“壓”字,這又何美之有?不過,細加尋繹,卻發現作者是故意反用的。試想水中之山,不過是個影象,居然可以壓住實物的浮萍,是多么的不合理。作者借此諷喻世事的不平,其意自見。故此他要喚起張先來共看,以證明他的所見所寫都是錯的,世事并不都如此美妙。
陳洵極為稱賞此二首七絕,謂為“風神意境俱佳”之作,所評頗見允當。但作者以寫景之筆深寓興寄,渾化無跡,竟至陳洵亦不能體味出來,則其筆力之遒厚,可以概見。
上一篇:吳江舟中(三首選一)·葉大莊
下一篇:吳興雜詩·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