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雜感·吳祿貞
乘槎直達滄溟東,家在瀟湘云夢中。
錦瑟年華悲逝水,籌邊事業等雕蟲。
劍橫玉塞昆侖月,馬渡陰山瀚海風。
三十功名塵土耳,一江冰雪笑漁翁。
作者曾于1906—1909年間任東三省督練處參議,并幫辦延吉邊防事務,詩即作于這段時間內。在詩中他抒發了歲月蹉跎壯志未酬的凝重情感,故深刻感人。
歲暮之感,從何寫起?作為羈旅遠方的作者,首聯自然地從自己的行蹤開始訴說:“乘槎直達滄溟東,家在瀟湘云夢中”。詩的上句用乘槎入天河典故,并接用“直達”二字,以竭力形容行程之長,下句倒寫家鄉在湖北瀟湘水國,通過“滄溟東”與“云夢中”點明兩地相距的遙遠。
人在年殘歲暮之時,最會產生“歲月如流”的感慨,作者也不例外,但他是革命者,此時此刻感到最為懊喪的是事業無成,故次聯把歲月與事業聯系起來說:“錦瑟年華悲逝水,籌邊事業等雕蟲”。一個人對寶貴的青春年華珍惜何如,然而它竟像流水一樣逝去,因而作者萬分痛惜。由“錦瑟年華”至“悲逝水”,前后轉折所顯示的情緒落差很大,充分表現出作者深沉的情感。“籌邊事業”指安定邊境鞏固邊防之事。由于清廷腐朽,并不真正重視邊防,故作者感到自己當時所從事的事業無足輕重,微不足道,“等雕蟲”正道出這一失落之感。
雖然事業不足道,邊境生活清冷,然而他仍然充滿豪情。“劍橫玉塞昆侖月,馬渡陰山瀚海風”一聯,顯示了這一心境。玉塞,本指玉門關,這里用以代替作者目前所守衛的國境。當他身佩寶劍站在要塞時,常西望昆侖明月。陰山,昆侖山北支,綿亙在內蒙古東部。瀚海,指沙漠。當他騎馬北巡時,便在大漠風沙中揮鞭馳騁。這兩句極富氣勢,在寫邊防戎馬生活中表現出作者開闊的視野與高遠的胸襟。
在抒發壯志豪情之后,詩人撫今追昔,不勝惆悵,情緒又生一大轉折,末聯上句“三十功名塵土耳”,參用岳飛《滿江紅》詞句,直接抒發歲月空流、功業未成的悲憤心情。其熾熱的愛國報國心懷,令讀者生無限同情。結句“一江冰雪笑漁翁”,隨手點染北國風光,通過漁翁的“笑”,描寫出自己的心態,進一步反映事業未成的愧疚之情。
這首七律題為《歲暮雜感》,可寫的內容很多,如思鄉、念友、懷舊等等,但作為投身革命洪流的志士來說,他的感想集中到一點,就是在一年將盡的歲暮,為自己未能實現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志愿而抱憾。全詩滲透這一感情,并用作結構中心。故首聯寫空間的遙遠以反襯壯志成空,次聯從時間的流逝對比事業無成,三聯通過邊境軍旅生活表達心胸抱負,末聯借用岳飛詞語寫歲月虛度報國之志未酬,并以抒發愧疚心情作結。全詩感情線索清晰,轉換自然。中間寫時間空逝的“錦瑟年華”與寫事業未成的“三十功名”等句,又皆緊扣“歲暮”題目,其精心結構、巧妙布局,可資借鑒。此外作為律詩,聲律協調,中間兩聯對句工整,讀之瑯瑯上口,文情流暢,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臺灣竹枝詞·錢琦
下一篇:歲暮登黃鶴樓·陳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