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天仙子·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唐宋詞匯評賞析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編年】
吳熊和、沈松勤《張先集編年校注》:張先于慶歷三年(1043)春,為秀州判官。梅堯臣有《送簽判張秘丞赴秀州》詩,此詞題云“時為嘉禾小倅”,當是慶歷三年至秀州后作。
【匯評】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七引《遁齋閑覽》云:張子野郎中,以樂章擅名一時,宋子京尚書奇其才,先往見之,遣將命者,謂曰:“尚書欲見‘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耶? ”遂出,置酒盡歡,蓋二人所舉,皆其警策也。
又,引《古今詩話》云:子野嘗作《天仙子》詞云:“云破月來花弄影”,士大夫多稱之。張初謁見歐公,迎謂曰:“好‘云破月來花弄影’”,恨相見之晚也。二說未知孰是?
又,引《高齋詩話》云:子野嘗有詩云:“浮萍斷處見山影”,又長短句云:“云破月來花弄影”,又云:“隔墻送過秋千影”,并膾炙人口,世謂“張三影”。
又,引《古今詞話》云:有客謂子野曰:“人皆謂公‘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為‘張三影’?”客不曉,公曰:“‘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墮飛絮無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細味三說,當以《后山》、《古今》二詩話所載“三影”為勝。
吳幵《優(yōu)古堂詩話》:張子野長短句“云破月來花弄影”,往往以為古今絕唱,然予讀古樂府唐氏謠《暗別離》云:“朱弦暗度不見人,風動花枝月中影。”意子野本此。
陸游《人蜀記》卷一:(乾道六年六月六日)赴(秀州)郡集于倅廨中,坐花月亭,有小碑,乃張先子野“云破月來花弄影”樂章,云得句于此亭也。
燕南芝庵《唱論》:近世所謂大樂,蘇小小《蝶戀花》、鄧千紅《望海潮》、蘇東坡《念奴嬌》、辛稼軒《摸魚兒》、晏叔原《鷓鴣天》、柳耆卿《雨霖鈴》、吳彥高《春草碧》、蔡伯堅《石州慢》、張子野《天仙子》也。
楊慎《草堂詩余評》:“云破月來花弄影”,景物如畫,畫亦不能至此,絕倒絕倒!
李廷機評《新刻注釋草堂詩余評林》卷三:張子野作樂詞,有“三中”、“三影”,果奇拔,為騷弦絕唱,至今誦之,快耳賞心。
卓人月《詞統(tǒng)》:張先以“三影”名者,因其詞中有三“影”字,故自譽也。然以“云破月來花弄影”為最,余二“影”字不及。
葉盛《水東日記》:歐陽公《豐樂亭記》,“仰而望之,俯而聽泉”,用白樂天《廬山草堂記》:“仰觀山,俯聽泉”語。張子野“云破月來花弄影”,亦用白公《三游洞序》:“云破月出”之句。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云破月來”句,心與景會,落筆即是,著意即非,故當膾炙。
李漁《窺詞管見》:“云破月來”句,詞極尖新,而實為理之所有。
李調元《雨村詞話》:“張三影”已勝稱人口矣,尚有一詞云:“無數楊花過無影”,合之應名“四影”。
黃蘇《蓼園詞選》:聽《水調》而愁,為自傷卑賤也。“送春”四句,傷其流光易去,無后期茫茫也。“沙上”三句,言其所居岑寂,以沙禽與花自喻也。“重重”三句,言多蔽障也。結句仍繳送春本題,恐其時之晚也。
沈祥龍《論詞隨筆》:詞以自然為尚,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詮也。古人名句,如“梅子黃時雨”、“云破月來花弄影”,不外自然而已。
陳廷焯《云韶集》卷三:繪影繪色,神來之筆。筆致爽直,亦芊綿,最是詞中高境。
王國維《人間詞話》:“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唐圭璋《宋詞簡釋》:此首不作發(fā)越之語,而自然韻高。中間自午至晚,自晚至夜,寫來情景宛然。首因聽《水調》而愁,因愁而借酒圖消,然愁重酒多,遂至沉醉。迨沉醉既醒,眼看春去,又引起無窮感傷。“送春”四句,極寫春去之感。人事多紛,流光易逝,往事則空勞回憶,后期則空勞夢想,撫今思昔,至難為懷。“沙上”兩句,寫入夜凄寂景象。“云破”句,寫景靈動,古今絕唱。“重重”四句,寫夜深人靜,獨處簾內,又因風起而念落花,仍回到惜春送春之意。李易安“應是綠肥紅瘦”句,亦襲此,然太著跡,并不如此語之蘊藉有味矣。
【附錄】
《至元嘉禾志》卷九《亭宇》:錄事司來月亭,在郡治內舊府制東廳。考證:舊名“花月”,宋悴張子野創(chuàng)此亭,取“云破月來花弄影”之句。
劉過《天仙子》“初赴省別妾”:別酒醺醺容易醉。回過頭來三十里。馬兒只管去如飛,牽一會。坐一會。斷送殺人山共水。是則青衫終可喜。不道恩情拼得未。雪迷村店酒旗斜,去也是。住也是。煩惱自家煩惱你。
又:彩筆懨懨慵賦詠。斗草閑來尋小徑。西園春事只供愁,當好景。成孤另。春又那知人欲病。 洗盡殘妝臨晚鏡。淡玉一團漿水瑩。強持檀板近芳樽,云遏定。 君須聽。 低唱月來花弄影。
上一篇:《張先·天仙子·別渝州》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張先·天仙子·鄭毅夫移青社》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