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先哲、學術流派·范縝
南朝齊、梁間杰出的無神論者和唯物主義思想家、文學家。字子真。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人。出身寒微,幼年即刻苦好學,18歲便博通經傳,名聞當世。齊朝時,他曾任寧蠻縣主簿,累遷至尚書殿中郎、宜都太守、晉安太守、尚書左丞等職。曾與蕭衍、沈約、謝朓同為竟陵王蕭子良門下。蕭子良信佛敬佛,而獨范縝不信鬼神,更反對佛教。一場信仰佛教與反對佛教的論戰就此展開。天監六年(507),他發表了著名的《神滅論》,以無神論否定其他迷信說教。梁武帝糾集曹思文、蕭琛等攻擊他,他毫不畏懼,據理力爭,終不屈服于權貴。后梁武帝以“違經背親”的罪名把他流放到廣州。最后又起任他為中書郎、國子監博士,不久卒于官任。范縝是兩漢魏晉以來神滅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是王充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神滅論》是他思想觀點的代表作。該書將批判矛頭直接指向佛教唯心主義的“神不滅論”。他指出:“形即神也,神即形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這在我國思想發展史上第一次較正確地解決了人的形體和精神的關系,對后世的無神論和反佛斗爭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范縝的著作大部分已散佚,僅有《神滅論》、《答曹舍人難神滅論》、《薦裴子野表》、《與王仆射書》等五篇,收入《弘明集》、《文苑英華》、《藝文類聚》及《全梁文》中。
上一篇:書法楹聯·蘇軾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
下一篇:古代典籍·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