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趙熙
靜極小三昧,夜蛩秋滿庭。
風清聞遠水,天碧撒群星。
故友書多斷,衰年夢每靈。
詩成呼病婦,試踞灶觚聽。
悲秋主題,屢見之于古詩。寫秋季,又常集中于秋夜,因為秋夜更能體現秋季的清疏、感傷。所以,在題材上說,趙熙這首《秋夜》,并沒有多少新意。不過,細讀之后,卻又感到詩人用筆確有其風格,故這首詩仍足以受到后世讀者的重視。
開頭一句“靜極小三昧”,據李肇《翰林志》云:“(學士)每下直出門,相謔謂之小三昧;出銀臺乘馬,謂之大三昧,如釋氏之去纏縛而自在也。”按三昧在佛典中指心神平靜。這里趙熙并非說散朝之后心理的寧靜,而指秋夜的寂靜使人心理也寧靜起來。不過,這個“靜極”只是一句空洞的鋪墊,其實下面詩句顯于詩人觀景的心理感受,卻并不是“靜極”的。你看,“夜蛩秋滿庭。風清聞遠水,天碧撒群星。”在這“靜極”秋夜中,秋蟲聲、風聲、水聲,陣陣傳來。甚至滿天星斗,也仿佛有神人抓著滿把撒向一碧如水的天際!“靜極”顯然并不是無聲,而是有這些自然聲響,更見寂靜。古人詩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以聲音反襯,更顯幽靜。趙熙以蟲聲、風聲、水聲相襯,更見秋夜之靜了。不過,“靜極”還是有的,這就是人類的聲音。詩人避世幽居,親朋來往稀少,居處人類的聲音就必然甚少了。“故友書多斷,衰年夢每靈”,老朋友書信都斷絕了,作夢反而覺得每每應驗。是否應驗呢?孤獨幽居,極少交往,夢境無由驗證,只好猜想應驗了吧?靜靜的秋夜,靜靜地做夢,心情孤苦凄涼,已經托出了。最后“詩成呼病婦,試踞灶觚聽”,寫成詩無人欣賞,只好找生病的妻子。而妻子正在灶下做飯,一面燒火一面聽,并不專心欣賞。連妻子都不欣賞,詩人更見孤獨了。
顯然,《秋夜》重在寫靜寂與孤獨,用反襯手法,突出心理感受。趙熙善煉字,如“秋滿庭”之滿字,“撒群星”之撒字,都能化靜為動,更好地渲染題旨。這些都是趙熙這首詩在題材上并無創新而卻取得新意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秋夜投止山家·嚴遂成
下一篇:秋夜·黃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