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山道中(十首選一)·祁寯藻
青山缺處樹彌縫,水外人家綠幾重。
白鳥一群棲不定,恰疑春雪下長松。
《潛山道中》組詩共十首,寫詩人行進于安徽潛山途中的所見所感。作者為宋詩派代表人物,又官至大學士,所作雜以考證,“為學人之詩”,多不足稱。但他作的山水詩,以平易的語言,寫景抒情,頗多佳作。這是其中較好的一首。
作者沿山路行來,從遠處遙看,首先映入眼簾的自然是高聳的山峰。這山峰一座接著一座,大有“環滁皆山”的氣勢。然而山峰間多有空隙,不過空隙已被密茂的樹木填滿。故作者描寫經仔細觀察的景致說:“青山缺處樹彌縫。”它既是如實描繪,又藝術地表現出山林和諧的美,讀之真切而自然。
詩人繼續前行,或者說將視線移近,他看到了一泓春水,水那邊有幾處人家,一片綠色展現在眼前,因而寫下另一詩句:“水外人家綠幾重”。這里的“綠幾重”,用“模糊”語言寫出了水之綠、樹之綠。詩句所攝鏡頭與馬致遠“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不同,它描繪了春到山溪的情景,透露出生命流動的信息,不由得令人產生愉悅之情。
作家正在行進途中,忽然被一群群飛動的鳥所吸引,它們遍體白色,或因覓食,或因避人,一會兒停留在山坡,一會兒飛落在水邊。詩人因即景描述說:“白鳥一群棲不定”。此句所寫,雖無杜甫“一行白鷺上青天”那樣富于色彩與美感,但確是初春水鳥活動的真實剪影,能給人以充滿生氣的感受。大概是水鳥忽飛忽落的動態太富于情趣了,詩人凝眉細想:它們像什么呢?突然他想到一片片飄然而下的積雪,于是用眼前之景作了巧妙的比喻:“恰疑春雪下長松”。說它是“春雪”,是因為水鳥與雪相同,都是潔白的顏色;形容它“下長松”,是說水鳥飛下如同松樹積雪融化落地時那么輕盈。這個比喻雖然沒有使本體更為形象、更加具體,但它將“棲不定”的活潑的白鳥美化、詩化了,在詩人眼中,它們是那樣飄灑、自然,別具樸素的美感。
這首詩看上去是山行時隨手點染,但其取材描寫也頗具匠心。前兩句寫山、樹、水與人家,皆靜態之物,它們共同構成和諧恬淡的畫面,表現出“詩中有畫”的境界。但一首詩、一幅畫,全部描繪靜止的事物,不免沉寂而缺少生機,而且不能點染出春到山林的特色,因而詩人寫“靜物”后轉寫“動物”,使動靜相配,互相映襯。故詩的后兩句寫白鳥頻頻飛落,又以松樹融化飄落的春雪相比,頓使畫面“動”了起來,充滿生命的意趣,表現出動態的美。
此外,作者在詞語選用上,也十分注意色彩的調配,使畫面更為明朗醒目。首句寫青山滿目,涂上“生命之樹”的底色,次句在描寫“水外人家”時用了“綠幾重”一語,它較之單純寫“綠水”、“綠葉”更佳,令人眼前出現濃綠一片,比“青山”的底色更深一層。在青、綠之外,更著何種顏色,才能顯豁而切于時序呢?作者巧妙地配以水鳥的白色,并以晶瑩的春雪為喻。這樣,在青、綠之中涂抹上一片片流動的白色,因而收到“萬綠叢中一點紅”般的映襯之妙,整個畫面也更為諧和、明快而富于生機。
上一篇:遣興·陳三立
下一篇:秦淮雜詩(其一)·王士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