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雨中·厲鶚
夾竹夭桃蘸小紅,水高魚滬沒蘆叢。
南湖春物無人管,都付斜風細雨中。
嘉興南湖,湖平如鏡,景色綺麗,歷來為旅人的游覽勝地,清代詩人厲鶚當年也曾游歷至此,寫下了這首小詩。
詩前二句寫景,后二句寄情,情景交融,渾成一體。“夾竹天桃蘸小紅”,起首的這一句描寫的是水邊近景。夾竹桃是江南常見的一種植物,其花淺紅如桃,開始只是一個小小的花蕾,以后才慢慢綻放。“天”,即天天,繁盛貌。《詩經·桃天》里的“桃之天天”,原是形容桃樹的,這里詩人輕輕移來形容與桃貌合神離的夾竹桃,倒也別致有趣。但是,此句中最有趣的,是一個“蘸”字。“小紅”,自是指夾竹桃的小花蕾,她們實在太小、太輕、太薄了,所以,在湖水的映襯下,她們好像不是長在樹上的蓓蕾,而是造物主用他靈巧的手指,蘸著一點點的紅色,點綴到樹身上。一個“蘸”字,將“小紅”的小巧可愛,活脫脫地寫出,可謂神來之筆。第二句“水高魚滬沒蘆叢”,表現的則是雨中湖面的遠景。“魚滬”是一種捕魚工具,它用竹制成,插列于水中,以繩子聯結。當雨天湖水滿漲時,它便沒入水里,這時魚便會游進來;而當水位低落時,它又將露出水面,這時魚便被攔在了竹柵里。詩的這前兩句,一近描,一遠眺,一細巧,一粗放,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錯落有致、陰陽兼濟的美。
在描繪了一番南湖生機盎然的雨景之后,作者筆鋒一轉,感嘆道:“南湖春物無人管,都付斜風細雨中。”這里字面的意思是,如此富有情趣的春景,卻無人欣賞、無人顧及,任憑其淹沒于斜風細雨中,誠為可惜。而更深一層的意義,則是詩人對于春光流逝、人生如煙的深切感慨。從詩中的“管”、“付”二字,我們便可窺見詩人的內心充滿著傷感。
厲鶚的詩作多表現閑情逸致,間或有孤寂之感,上面的這首小詩就比較典型地體現了他的這種詩歌風格。
上一篇:秣陵懷古·納蘭性德
下一篇:南臺酒家題壁·江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