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劉大櫆
西山過雨染朝嵐,千尺平岡百頃潭。
啼鳥數聲深樹里,屏風十幅寫江南。
桐城派古文家劉大櫆為文極重“神氣音節”,認為“學者求神氣而得之于音節,求音節而得之于字句,則思過半矣”(《論文偶記》),世稱“因聲求氣”說。這也影響到他的詩,像這首七絕,就以神氣音節見長。西山,是北京西郊群山的總稱,有百花山、靈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盧師山、玉泉山等,為京郊名勝。此詩寫西山春雨后的景色。
“西山過雨染朝嵐,千尺平岡百頃潭。”詩云“過雨”,可見雨持續的時間不長,但雨量不小。雨后青山為之一洗,顯得分外青翠,就好像是重新染色過似的。這一個“染”字,暗中將春雨比喻為畫師,直啟第四句的畫意。“染朝嵐”重在繪色,而“千尺平岡百頃潭”則重在寫西山的氣勢。這里群山連綿,峰巒之間竟有平岡千尺,上有深林茂樹,氣象何等開闊;西山下潭水空明,得雨而水位上升,景象亦遠大。這又為第四句“屏風十幅”伏筆。
“啼鳥數聲深樹里,屏風十幅寫江南。”本來一二兩句已展現出西山壯美如畫之景色,接下去可直通“屏風十幅寫江南”一句。但詩人沒有這樣直取,于第三句小作跌宕,寫出“啼鳥數聲深樹里”一句,大有妙用。蓋上一聯和下一句都是視覺印象,這里添上小鳥數聲,便有聽覺的快感加入,豐富了詩情畫意。上一聯和下一句都是壯闊景象,這里加入幽深精致的刻劃,也有映襯互成之妙。從聲音上說,這一句中“數聲——深樹”在音節(字音)上構成回蕩,而字形字義則完全不同。深宜吟誦。最后的一句雖然是總括上聯的寫景,但又推出新意。那就是將北國春光比作江南。讀者準會記起杜牧《江南春》那首著名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你看,西山連綿,平岡千尺,青蔥如染,潭水澄清,鳥鳴深樹,這氣勢,這色調不大類“江南春”嗎?形之圖畫一幅屏風還不能盡收其美,故須“十幅寫”之。這里詩句之妙,首先就妙在神完氣足;而形之音節,則慷慨可歌。至于境界的清新可喜,亦足稱道。
上一篇:孫原湘《西陵峽》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張之洞《西山》原文翻譯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