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且行且珍惜時光
原典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譯釋
早上要比長輩起得早,晚上要比長輩睡得晚;人生易老,所以我們要懂得珍惜時間。
解讀
珍惜時間,好時光別浪費
兒時,我們總以為時間是天下最不用操心的事情,反正生命才剛剛開始,還有無數的選擇與無限的暢想。直到我們開始感覺到時間的存在,感覺到綿綿的時光里它逝去的痕跡,感覺到生命的可貴與生的有涯。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時光是一把無情刻刀,也的確自有一番神奇力量,改變了我們的模樣,也改變了曾經以為永遠不會改變的東西。這一點誰都不能否認。賀拉斯說:“青春時光轉瞬即逝。”青春是短暫的,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所以才彌顯珍貴。
當我們開始懷舊時,開始回憶往事時,才發現,從前的自己并沒有好好地利用時間。比如說,明天就要考試了,明明已經心急如焚,打算吃完晚飯開始溫習功課備考。但是,總忘不了先查一下郵箱,刷刷微博,然后去打開冰箱倒一杯酸奶,接著再看看朋友圈,聽聽歌,最后才坐在電腦前,準備學習。可是剛坐下來,又覺得干脆去洗個澡好了,洗完澡后擦潤膚霜……然后再坐回電腦,打開一個個令頭腦發脹的文件。這時,微信上一個朋友又和你說話了,等真正開始看書,已經晚上11點鐘了。
在科技日新月異與娛樂無處不在的今天,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會犯拖延癥。誘惑太多,能夠克制住自己不去關注時尚、關心娛樂和新聞的又有幾個?于是大多數人都難以抵擋這世間的種種誘惑,陷入一場場休閑娛樂里。有拖延癥的人,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寧愿讓要做的事情沉甸甸壓在心里,也不愿馬上將其速戰速決。原來,人都是有惰性的,每個人都有拖沓的時候,如果這樣的事情只是偶爾發生,那么無可厚非,若是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那就只能說,你已經在浪費你的青春了。
青春是不應該被浪費的,是應該被珍惜的。盡管我們都很明白珍惜時間的重要性,但是能夠嚴格去做的又有幾人呢?
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還是有的。魯迅先生不僅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魯迅先生雖然僅僅活到五十五歲,但他卻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別人都說他是天才,可魯迅自己說:哪里有天才?我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魯迅先生工作起來從不知疲倦,他不停地工作,常常晚上開始寫文章,一寫就寫到黎明。他如果不是在書房里,就是在寫字臺上,不是在看書,就是在寫作。他曾說,坐在椅子上看書是最好的休息。
他視時間如生命珍寶,一點也不敢怠慢,不敢浪費,在他逝世的前三天,他還給別人翻譯的蘇聯小說集寫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他還記了一篇日記……他奮筆疾書,走完了自己戰斗的一生,不朽的一生!
一個人倘若沒有自律精神是很可怕的,也是很難成就一番事業的。不夠自律的人在做事時無法專注自己的心,總是朝三暮四,走走停停,這種三分鐘熱度的做事方式,又怎能干成一件事,干好一件事呢?
說到自律,我們能想到什么?頭懸梁,錐刺股?這些方式在如今看來都有些呆板,也是不足采用的。如果你想培養自己的自律精神,就從修煉自己的內心開始吧。
中國近代著名作家錢鐘書先生一生醉心于文學、國學,對于世俗的名利看得很淡,對于外界對他的批評,也很少去回應和反擊。他一生不生妄念,不為俗事煩憂,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研究學問上,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不愧為“文化昆侖”。錢鐘書先生惜時如金,也非常能夠約束自己,努力避免自己被外界打擾。《圍城》出版后,錢鐘書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人不遠萬里從各地甚至是國外慕名來拜訪他。然而,對于這些人的崇拜之情,錢鐘書卻表現得格外冷漠,他常常閉門謝客,避之不及。有一次,一位英國女士打電話說非常喜歡他寫的文章,想到家中拜見他。而他在電話中卻說了這樣一句話:“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要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
所以,如果你想要珍惜時間,就從培養自己的自律精神開始吧。在面臨外界誘惑時,告訴自己,不要貪得無厭,不要索取太多。只要安安心心守著自己的內心,你就能和錢鐘書一樣,不為俗事所擾,從時間的縫隙中擠出更多的時間。
另外一個珍惜時間的方法就是,想到要做的事情就立刻、馬上去做。很多人都有夢想,可是實現夢想的人卻不多,為什么呢?因為空想而不去做。經過生活閱歷的積累,我們都越來越明白人生的許多道理。但是,只是明白道理是沒用的,因為道理不可能變成實物,只有認真去做,去實踐道理,才能有所收獲。
有一個人對自己的未來有過很多設想——18歲時,他希望能考上自己夢寐以求的重點大學。那時候,他感覺時間還很充裕,所以得過且過,等他想要奮力沖刺時,距離高考的日子已經所剩無幾,結果可想而知,他名落孫山。
25歲時,他希望娶一位漂亮的姑娘做妻子。遺憾的是,他自卑不已,認為自己無房無車,給不了別人幸福,于是,當那個心儀的女孩真正走進他的生活時,他選擇了退縮。
28歲時,有一個很好的創業機會擺在眼前,但他害怕風險,猶豫不決,不忍心放棄安逸穩定的生活,最終選擇了放棄。
60歲時,他意識到人生已所剩不多,便決定提筆著書,當一名作家,這次他沒有猶豫,排除一切干擾,靜心寫作,幾年后,他成了一位知名的作家。這時,他才真正意識到行動是多么重要。
想到就去做,這才能讓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如果只是空想,而不采取行動,就像“守株待兔”一樣,那么,你最后可能會被餓死。年輕,即是朝氣勃發,即是“動”的,應該為自己的夢想開啟立即行動的模式。如果年輕時就選擇安逸穩定,那必將是可怕的,因為你不知道,不去行動地坐等,夢想何時才能實現。夢想永遠不是等來的,而是去做才有可能。
怎樣才能在有限的青春里活出無限的精彩,活出無悔的青春,每個人都在試圖尋求最好的答案。然而,由于人生際遇因人而異,所以關于青春的最好活法是沒有確切定義的,唯一可確定的是,我們要趁老去之前,珍惜時間,及時行動,立刻出發,去做一些該做的事,不要讓自己被拖延癥困擾,不要讓自己在青春背后空留余恨。
弟子規精華
人生的成就存在于“今日事今日畢”的效率之中。時間不會等待任何人,誰認真地對待時間,珍惜時間,也就會得到時間的青睞。所以,一個珍惜時間,從不拖延,能夠提前完成任務的人,必將成為一個有生命價值的人。
上一篇:人們敬重一個人,是因為他的高尚德行
下一篇:人生的幸福在物質的攀比中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