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敬重一個人,是因為他的高尚德行
原典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譯釋
德行高尚者,名聲自然崇高,人們敬重他,并非他的容貌外表好。
解讀
德高者受人敬重
著名企業家馬云因創建赫赫有名的阿里巴巴商業帝國而名震天下,但是也因其貌不揚而遭人戲謔。2000年7月10日,馬云登上《福布斯》封面,成為50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企業家。而《福布斯》雜志對馬云的外貌描述是:“他深凹的顴骨,卷曲的頭發,淘氣的露齒笑,一副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樣”。對于外界種種對他相貌的詮釋,他都微笑置之,同時還不無打趣地說:“男人的長相往往和他的才華成反比。”
馬云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卻獲得了很多人的尊敬,為什么?因為他有才華,他是一位富有責任感的企業家,他的夢想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鼓勵更多的人創造財富,實現夢想。馬云的故事也驗證了《弟子規》中的一句話:“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人們敬重一個人,并非因為他有絕世的容貌,傾城的姿容,而是因為他有大才,有大德。
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聽過。春秋末年,齊國國王要派一個人出使楚國,思前想后,最后定了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晏嬰。晏嬰到了楚國后,被楚王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楚王納悶,堂堂齊國那么大一個國家,為什么要派這個人來呢?于是,楚王便決定羞辱他一番。
楚王命人在城樓下開了一個很小的門,規定晏嬰只能從這個門進來。晏嬰不卑不亢地說:“這哪里是人走的門呢?這是狗洞啊!如果我訪問的是狗國,那我就走狗洞。”這話傳到了楚王的耳朵里,楚王有些不高興了,心想,如果晏嬰果真從這個門里進來,那我堂堂楚國不就成了狗國了嗎?于是只好打開大門請晏嬰進去。
晏嬰進門得到了楚王的接見。楚王就問他:“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為什么要派你來呢?”晏嬰回答:“我們齊國派使節有一個規矩,上等的國家派上等的人去,我在齊國最不中用,所以就把我派到楚國來了。”楚王一聽,對他肅然起敬,覺得這個晏嬰不是一般人,不能對他這般無禮。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們觀察和判斷一個人不能只憑這個人的外貌,而要多關注他的內在。外在的容顏終究會隨著時間的沉淀而變得鮮麗不再,但內在的品德和修養卻會隨著時間的沉淀而更加凸顯。
歷史上有很多偉人其貌不揚,卻深受人們的喜愛和世人的敬仰,相反,有的人雖“金玉其外”卻“敗絮其中”,并不被人們所認可。所以,在與人合作交往中不能“以貌取人”,要多從對方的內在思考這個人。
春秋時期,魯國有位姓哀的大夫,生得相貌奇丑,而且還駝背,瘸腿,像《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魯國國君魯哀公非常好奇,這天底下怎么還會有這樣的人?對于這樣一個人,魯哀公不但沒有嫌棄,還把國政交給了他,讓他來管理這個國家。
出乎意料的是,這個哀大夫把整個魯國治理得很好。魯國的很多男人都愿意跟他交朋友;而女人見到他,就愿意做他的妾。魯哀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去請教孔子。
孔子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而是給他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次我到楚國去,看到母豬躺在地上,一群小豬在吮吸母豬的乳汁。我在旁邊看著,突然,這群小豬一下子全跑開了。我走近一瞧,才發現這頭母豬已經死了。所以,我悟出一個道理,小豬們愛它們的母親,愛的不僅是形體,還有支配這個形體的靈魂。所以,這頭母豬死了,它的靈魂走了,小豬們就離它而去了。”
魯哀公聽完孔子的說法,恍然大悟。
孔子所說的其實也就是“比起形體和容貌,我們通常更看重一個人的內在”這個道理。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比如一個人雖然長得其貌不揚,但是他在一個群體里卻很有威信;而另外一個人雖然長得比這個人好看,但遠遠沒有這個人受歡迎。
為什么呢?因為長得其貌不揚的人積極樂觀,幽默,有思想,人品又好,人們和他在一起能夠感受到很多的快樂,也能從他那里聽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增長很多見識,而且總能得到他的幫助。而那個長得比他好看的人呢,并沒有這個人身上的那么多優點,和他在一起,人們感受不到那么多的激情和歡樂。
所以,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要以貌取人,而是要多注重觀察一個人的內在。如果這個人富有才華而且人品好,只是相貌上有些不足之處,那也不必太在意。因為這樣的人往往足夠踏實可靠。
弟子規精華
看一個人,要看這個人的內在,而不是外在的容貌。外貌只是先天的,是不能更改的,而內在卻可以提升。一個雖然外貌丑陋但有著良好品行的人,總是要比一個容貌俱佳但內心險惡的人好得多。
上一篇:人們敬愛那些仁義不獻媚的人
下一篇:人生易老,且行且珍惜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