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乾隆已前,凡新進士用館職,例擇年少者十數人學習國書。庶常館課及次科散館,皆以清書第甲乙。翁學士方綱散館時,上以翻繹陶潛《桃花源記》命題。是日午刻,學士已脫稿,適聞駕出;上步自西階,至其跪所,取卷閱之,問姓名至再。諭曰:“牙拉賽音。”漢語甚好也。次日,御定一等一名。……其受知遇實始此。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三
[述要] 清乾隆朝以前,凡新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按常例挑選十數名年少者學習滿文書體,在庶常館受業及期滿散館,皆考其滿文書寫,視所學高下排定等第。翁方綱(曾官內閣學士)入館期滿散館時,高宗弘歷命以滿文翻譯陶淵明《桃花源記》為試題。那天考試至中午時,翁已脫稿,適逢高宗駕出。高宗走到翁面前,取其試卷閱后,一再問其姓名,并當場說了句“牙拉賽音”,即漢語“甚好”。第二天,高宗即定翁為一等第一名。翁受到高宗賞識寵遇,實從那次考試開始。
[事主檔案] 翁方綱(1733—1818) 清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字正三,號覃溪,晚號蘇齋。直隸大興(今屬北京)人。官至內閣學士。精鑒賞,經他考證題跋的著名碑帖頗多。書學歐陽詢、虞世南,謹守法度。并能隸書。與同時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能詩文,論詩創肌理說。著有《兩漢金石記》、《漢石經殘字考》、《焦山鼎銘考》、《蘇米齋蘭亭考》、《復初齋文集》、《復初齋詩集》、《石洲詩話》等。
上一篇:《潛恤友人 許棠 馬戴》
下一篇:《狂游狹邪 溫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