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擾,是你的禮貌
原典
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譯釋
別人正在忙碌的時候,不要去打攪他;別人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用閑言閑語去打擾他。
解讀
打擾他人會讓人反感
2015年3月27日,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歌手孫楠意外退賽,主持人汪涵冷靜救場的故事在坊間掀起熱議風潮。汪涵憑借多年深厚的主持功底成功撫慰了觀眾的心,化解了那段看似要“天下大亂”的尷尬局面。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我們也看出了汪涵身上極高的情商。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他的那段被譽為“教科書式典范”的經典七分鐘話語:
“第二層意思我想表達的是,我雖然不同意楠哥的一些觀點,但是我誓死地捍衛您說話的權利。所以剛才我由話筒聽到那一段的時候,我并沒有試圖打斷您要說的話,雖然我可以這么做。其實每一位歌手來到這個舞臺,他(她)都有權利選擇我來或者是不來。當然,您自然也有權利選擇在您認為是對的時刻,依著自己認為對的那個心情做出您要離開的這個決定,所以我相信我們應該尊重一個成熟男人在這一刻做出的決定。”
在這一段話語中,汪涵所說的每一個字幾乎都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娓娓道來的,尊重與理解之情在字里行間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知道,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渴望獲得他人的尊重、理解與肯定。在人際交往中,尤其是在與他人交談時,話語的影響力是巨大的。當對方在談話時,如果突然打斷對方,插入自己的觀點是非常不禮貌的。一個人只有用尊重的語氣同他人交談,才能使他人聽著舒服,才能讓交談友好地進行下去。
其實,不僅是說話,在很多時候,當別人在做一件事時,我們都不能在未征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突然地“殺”進來,因為那樣會打擾到對方。正如《弟子規》里講的那樣:“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不要在一個人忙碌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去打擾他,因為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而我們這樣的行為,也容易干擾到對方,影響對方的心情,使他感到更加煩躁。
在生活中,這是一件看起來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也許是我們忽略了這些細節,也許是我們急于表現自我,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別人的感受。比如我們在接電話的時候,往往不等對方說完一件事,就急于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觀點;比如當別人在忙一件事的時候,我們突然需要對方幫忙,就直接讓對方提供幫助,而不是事先問下對方是否方便幫助自己。
所以,小孩子們從小一定要養成“說話交談或求人幫忙之前征求他人意見”的處世習慣,不要不分場合嘮嘮叨叨地說話,引起別人反感。
另外,當一個人失意沮喪的時候,也是非常需要獨自靜一靜的,這個時候,我們最好不要去打擾他。如果不小心觸到了槍口上,很容易讓對方反感,甚至被對方痛擊。
三國時,魏明帝最疼愛的一個女兒死了,他非常悲痛,決定厚葬女兒,并且表示要親自送葬。這時,一位姓楊的大臣進諫說:“皇上,這樣不太妥吧,過去先皇和太后去世的時候,您都沒有親自去送葬,而現在女兒死了,您卻要親自去送葬,這樣于禮法不合啊。”
雖然這位大臣說得很在理,確實符合當時社會的禮儀要求,但問題是,他沒有看清場合。當時,魏明帝的心情已經非常悲痛了,他一定是不希望被人阻止厚葬女兒的。如果這位大臣能夠避開魏明帝的傷心時刻,私下找個機會提醒一下他,就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了。但是他不懂得這一點,而是直接頂著魏明帝說,難怪魏明帝最后不僅沒聽進去他的意見,還將其趕出了朝廷。
所以,我們說話辦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場合,在合適的場合說合適的話。在別人心情沉重或沮喪郁悶的時候,不要說令對方反感的話,惹怒對方。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說話辦事不顧時間、不分場合、地點,抑或是整天喋喋不休、廢話連篇。其實,這些都是阻礙事情成功的因素。當我們做了這些事的時候,如果對方感到不高興了,一定要想想自己是否犯了這些錯誤。聰明的人懂得看別人的心情行事,不會打擾到對方,所以常常能討人喜歡。
影片《維多利亞女王》中有這樣一組鏡頭:
一天,維多利亞女王很晚才結束工作,當她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回臥室門前時,發現房門緊閉,于是抬手敲門。臥室內,她的丈夫阿爾伯特公爵已經睡了,他不耐煩地問:“是誰?”
“快開門吧,除了維多利亞女王還能有誰?”她沒好氣地說。
沒有反應。她接著敲門,阿爾伯特公爵又問:“誰啊?”
“維多利亞!”女王依然高傲地回答。
還是沒動靜。她停了一會兒,接著再次敲門。
“誰?”
“我是你的妻子,給我開門好嗎?阿爾伯特。”這會維多利亞的聲音變得柔和極了。
話音剛落,門開了。
維多利亞女王自以為身份高貴,即使回到家里也忘了轉換角色,忘了自己是一位妻子。所以,當她對丈夫的態度由強硬轉為溫柔時,才未被拒之門外。因此,當我們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語言一定要盡量柔和,而不是過于強硬。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養成良好的行事習慣。平時我們要多關愛他人,多關注別人的心情,在對方繁忙或心煩的時候,不要去打攪對方,給對方多留一點空間。有事要麻煩或者打擾別人的時候,最好先征求一下對方的意見,如“請問你現在方便嗎?”
當然,也要學會察言觀色,說話辦事要選擇有利時機。比方對方心情好的時候,可以請求對方幫忙處理一些棘手的問題。對方心情差的時候,就要學會適可而止,不要在對方情緒很差時觸怒他。
弟子規精華
掌握好說話、辦事的時機,可以說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有時候,如果時機不對,即使你說得再動聽,也還是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因而,說話前要先看清時機,是很重要的。
上一篇:不懼困難,亦不輕率行事
下一篇:不挑食,適可止;不飲酒,防出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