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表達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詞
原典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譯釋
說話的時候應該口齒清楚,聲音洪亮,發音舒緩,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含糊其詞。
解讀
清白為人,清楚言語
現在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口才”。為了讓孩子們在語言表達能力上不落伍,他們經常給孩子們報各種各樣的班,購買一些關于“演講與口才”的書籍,提升他們的口才能力。
其實,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場合,比如大到國家領導人的發言,小到班級中的小型演講,都需要我們掌握熟練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一個人語言表達能力差,不僅不利于他樹立自己的威信,不利于他在人際交往中擁有好的人緣,還會使得他受到很多同齡人的嘲笑。
美國總統羅斯福小的時候非常膽小怯弱。在學校的教室里上課時,他的臉上經常帶著一種驚恐的表情。因為他患有口吃,所以當被老師叫起來背誦課文或回答問題時,他就會緊張得渾身發抖,嘴唇也顫抖不止。自然,他的回答也常常詞不達意,最后只好垂頭喪氣地坐回座位上。原來,羅斯福自幼多病,患有哮喘,這使他變得非常自卑。而強烈的自尊心又使他變得非常敏感,他寧愿自己成為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也不喜歡結交任何朋友。但同時,羅斯福是一個非常不屈從命運的人。后來,經過一番努力,他終于克服了口吃,成了一個深受歡迎的人。
從羅斯福的故事中也可看出,語言表達能力對于一個人的成長發展來說,的確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早就深深地明白了這一點。《弟子規》對一個孩子從小如何養成恰當的語言表達習慣,或者說一個孩子從小應該怎么說話,都做了非常嚴格的要求。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對于說話習慣和說話時的注意事項,《弟子規》用了這十二個字。那么,這十二個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說話的時候應該口齒清楚,聲音洪亮,發音舒緩,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含糊其詞。俗話所說的“貴人語話遲”也就是這個意思。
不論在什么場合,我們都應該遵循說話“重且舒”的話語習慣,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久而久之,就會受益很多。
西晉時期有位名士叫裴楷,此人生得面如冠玉,儀表堂堂,即使粗布麻衣也難掩其不凡氣宇。當時的人們紛紛稱贊他風貌如玉,是傾世的美男子。其實,這位名士不僅風貌卓絕,也很有涵養。由于家教好,他從小就熟讀《易經》《老子》等經典,在說話上也養成了“重且舒”的話語習慣。
這樣一個相貌英俊、知識淵博、談吐優雅的人怎能不招人喜歡呢?由于他很有名氣,所以就被召到皇帝面前去做侍讀。遇到需要看的奏折或者重要文件時,皇帝就讓裴楷讀給他聽。由于他口齒清楚,發音凝重,所以他的話語便有了“左右矚目,聽者忘倦”的美稱。
憑著這身說話本事,裴楷還曾救過一個人。
晉武帝登基以后曾找人給自己算卦。這個算卦的最后算出來是一個字:一。看到這個“一”字,晉武帝有些不悅了,心想,這難道是暗示我只能做一年皇帝?不吉利。晉武帝越想越不舒服,就準備治這個算卦的罪,將其拉出去斬了。
這個時候,群臣相顧失色,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緊要關頭,站在一旁的裴楷急中生智,想起了何晏的《老子注》,于是以非常凝重和舒緩的語氣講了三句話: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這三句話什么意思呢?如果只有一片天的時候,天就是清的,如果只有一個地,那地就是安寧的。侯王得到了一,那是天下最大的根本,根本就是一,一是最吉利的。
聽到裴楷“重且舒”的話語,眾官員皆報以熱烈的掌聲。晉武帝聽了這話,心中的怒和氣也消解了,龍顏大悅,便不再治那個算卦的罪,還重賞了他一筆黃金。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一個人如果有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適當的時候還能挽救危難。
但是,如果一個人語言表達能力差,或者說話過快,不過大腦,不夠穩重,則不但不能及時挽救危難,還可能會因此為自己招惹災禍。
所以,做人太聰明,說話太急也并不是處世良策。口齒伶俐也好,反應快捷也好,終歸要有個度,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語。只有口齒清楚,發音舒緩,言語拿捏到位的人才能獲得好的發展。
弟子規精華
在說話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切忌語速太快,或者結結巴巴,含糊不清。說話時聲音要洪亮,要發音遲緩,并且語言恰當,才能贏得人們的喜歡。
上一篇:話多易失,莫言保身
下一篇: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