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惟知所貴,然后知所恥。不知吾之所當貴,而謂之有恥焉者,吾恐其所謂恥者非所當恥矣。夫人之所當貴者,固天之所以與我者也,而或至于戕賊陷溺,顛迷于物欲,而不能以自反,則所可恥者亦孰甚于此哉?不知乎此,則其愧恥之心將有移于物欲得喪之間者矣。然則其所以用其恥者,不亦悖乎?由君子觀之,乃所謂無恥者也。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以此。》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宋·陸九淵《人不可以無恥》,廉恥榮辱類名言句子
人只有知道了什么可貴, 然后才知道什么可恥。 不知道我所說的應當以為可貴的東西, 而認為在這上面有可恥的人, 我恐怕他們所認為可恥的并不是應當可恥的。 人所應當可貴的, 本來就是上天所贊同自己的地方,而有的人到了殘害墮落,顛倒錯亂,想入非非, 財迷心竅, 而不能自我反省的地步, 那么所可恥的東西哪一個能比這更厲害呢? 不明乎此, 那么人的愧悔恥辱之心將會轉移到人的欲望得到或失去這中間去了。 如此, 則所用來認識羞恥的根據, 不是很荒謬的嗎? 在君子看來, 這才是所說的不知道什么是可恥的人。 孟子說: “人不能沒有羞恥之心”, 就是根據這個說的。
上一篇:《富以茍,不如貧以譽;生以辱,不如死以榮.》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人之患莫大乎無恥.人而無恥,果何以為人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