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君》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①
【注釋】①匡(kuāng):糾正。惡(è):錯誤,惡習。遐(xiá):遙遠。不謂:無法述說。
【譯文】孔子說:“君子侍奉君王,在朝廷做官的時候,想著如何盡忠;退官居家的時候,想著如何補救君王的過失;對于君王的優點,要順應發揚;對于君王的缺點或過失,要想方設法匡正補救。這樣,君臣相互之間就親近了。《詩經·小雅》篇中說:‘心中充滿愛敬的情懷,路途遙遠、無法述說;這片真誠的愛永久埋藏在心中,怎么會有忘記的那一天呢?’”
【評說】事父孝,事君忠,忠孝兩全。這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對知識分子的道德及職業要求。而絕大多數知識分子也是這樣做的。誠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
我們現在講“忠君”,就是要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黨。
上一篇:《無父何怙,無母何恃》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
下一篇:《廣揚名》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