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寓言篇·心不在馬
趙襄主學御于王于期,俄而于期逐,三易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 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可以進速致遠。今君后則欲逮臣,先則恐逮于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調于馬,此君之所以后也。”(《喻老》)
【鑒賞】趙襄主向王于期學習駕車,不久就和王于期比賽,趙襄主換了三次馬,三次都落后了。趙襄主認為是王于期并未將駕馬的真正方法傳授于他。而王于期卻告訴他,其實真正的方法都已經教給他了,只是趙襄主使用的不恰當而已。凡駕馭馬車,應該特別注意的是,要使馬套在車轅里很舒適,而人的注意力也要集中在馬上,這樣才可以加快速度,達到目的。而趙襄主在落后于王子期的時候,就一心想快點追上,跑在前面又害怕會被王于期趕上。這樣,就難以做到注意力集中。其實駕車比賽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落在后面。如果總是把心思用在和對方比賽輸贏上,還有什么心思去注意馬呢?這就是趙襄主為什么會落后的原因了。
通過王于期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趙襄主的落后,不是輸在駕車的技術上,也不是輸在車和馬上,而是輸在注意力不集中這一點上。一個人內心的干擾過于強大,做事情的時候一味地瞻前顧后,患得患失,就無法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于當前的事情上,所以結果必失。
因此,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目標明確,全神貫注。這不只是說要集中精力于所做之事,同時也強調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不能夠太過于計較事情的成敗得失,要能夠以一種坦然的心態去面對,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的能力;如果不專心致志,而只會考慮個人的利害得失,在做每件事的開始就已經在計算著得失,或者是在想象著自己在做事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又該如何去解決,自己這樣做是否正確等等問題,就如同趙襄主,在整個賽馬過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該如何超過王于期,卻并未將全部的精力放在賽馬這件事上,最終就會事與愿違。
上一篇:《韓非子·寓言篇·彌子瑕失寵》鑒賞
下一篇:《韓非子·文本篇·心度》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