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黔婁嘗糞憂心》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
南齊,庚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流汗,及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醫曰:“欲知愈劇,但嘗糞,苦則佳。” 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有詩為頌。 ①
詩曰:到縣未旬日,樁庭遘疾深。愿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②
【注釋】①庚黔(qián)婁:南北朝時期的南齊人,官至荊州大中正。愈劇:好了或嚴重。但:只需。稽顙(qǐ sǎng)北辰:向北斗星叩頭、祈禱。稽顙,古代的一種跪拜禮。②樁庭遘(gòu)疾深:樁庭,父親的代稱;遘,遭遇;疾深,病得嚴重。
【譯文】南北朝的庚黔婁,曾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然覺得心驚肉跳、背流虛汗,預感家中可能有事,當即就辭官返鄉。回到家中,得知父親已病重兩天了。醫生囑咐說:“要想知道你父親大人的病情是吉是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就行了;味苦就好,味道甘甜則兇。”庚黔婁于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結果發現味甜,內心因此感到十分憂慮,夜里就跪拜北斗星,乞求讓自己代替父親去死。
對此,有一首詩頌揚道:父病辭新官,嘗糞知兇險。愿替父親死,孝賢見肝膽。
【評說】嘗糞、辨糞,通過糞便的味道和顏色,來判斷病人的健康狀況,可能是古代中醫的一種診療方法。
作為一位封建社會的官員,庚黔婁在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下,能夠棄官探親,已經是夠孝的了;為了探究父親的病情,他還親自品嘗父親的糞便,這就不是一般的孝子能夠做到的;而在得知父親的病情有生命危險時,他又向天祈禱,并愿意替父親去死,更可見這位大孝子對父親的熾熱深情。
上一篇:《蔡順拾桑奉母》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