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xué)(一)類名言賞析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dá);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與翻譯
注釋 達(dá): 通達(dá)。專對: 指隨機應(yīng)變, 獨立行事。春秋時代, 列國之間進(jìn)行聘問、談判、外交酬酢等, 通行背誦《詩經(jīng)》以代替語言。
句意 熟讀《詩經(jīng)》三百篇, 交給他政治任務(wù), 卻不能辦到; 出使四方諸國, 卻不能使用《詩經(jīng)》中的詩句來應(yīng)對。那么讀得雖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dá);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出自:《論語· 子路》
上一篇:《乘一總?cè)f,舉要治繁.恩無定契,理有恒存.》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文變?nèi)竞跏狼?興廢系乎時序.》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