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或問:士大夫交際,禮與?曰:禮也。古者睦鄰國有享禮,有私覿①,士大夫相見各有所贄②,鄉黨亦然,婦人亦然,何可廢也?曰:近者嚴禁之,何也?曰:非禁交際,禁以交際行賭賂者也。夫無緣而交,無處而饋,其饋也過情,謂之賄可也。豈惟嚴禁,即不禁,君子不受焉。乃若宿在交知,情猶骨肉,數年不見,一飯不相留,人情乎?數千里來,一揖而告別,人情乎?則彼有饋遺,我有贈送,皆天理人情之不可已者也。士君子立身行己,自有法度,絕人逃世,情所不安。余謂秉大政者貴持平,不貴一切,持平則有節,一切則愈潰,何者?勢不能也。
【譯文】有人問:士大夫交際,要用禮品嗎?回答說:要用禮品。古代友好國家之間有享禮,也有私人相見的禮品。士大夫相見,各人都帶著初次見面的禮品,同鄉之間也是這樣,婦女也是如此,怎么能夠廢除呢!又問:近來嚴禁贈送禮品,為什么呢?回答說:這不是禁止交際,是禁止以交際為由來行賄賂。那種沒有理由的交往,沒有必要的饋贈,而饋贈的物品又超過了情理,這就可以叫做賄賂。對此不僅要嚴禁,即使不禁,君子也不會接受。至于多年的知心好友,情同骨肉,數年不見,相見時不留人家吃一頓飯,這合乎人情嗎?數千里而來,作一揖就算告別,合乎人情嗎?那么他有贈給我的禮物,我有送給他的物品,這都是天理人情不能禁止的事情。士君子立身行事,自有法度,拒絕別人,脫離世情,心會不安。我認為執掌大權的人貴在主持公平,不要不分情況一律禁止。主持公平,事情就會合乎節度;不分情況一律禁止,事情會越來越糟。為什么呢?因為形勢不允許這樣。
注釋
【注釋】①私覿(dí):奉使外國而以私人身份見其國君。同僚之間非公事相見也稱私覿。 ②贄(zhì):見面時所送的禮品。《左傳》莊公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女贄,不過榛栗棗脩,以告虔也。”
上一篇:仆隸下人昏愚者多,而理會人意,動必有合,又千萬人不一二也。居上者往往以我責之,不合則艴然怒,甚者繼以鞭笞。則彼愈惶惑,而錯亂愈甚,是我之過大于彼也。彼不明而我當明也。彼無能事上,而我無量容下也;彼無心之失,而我有心之惡也。若忍性平氣,指使而面命之,是兩益也。彼我無苦,而事有濟,不亦可乎?《詩》曰:“匪怒伊教。”《書》曰:“無忿疾于頑。”此學者涵養氣質第一要務也。
下一篇:喜奉承是個愚障,彼之甘言卑辭、隆禮過情,冀得其所欲而免其可罪也。而我喜之、感之,遂其不當得之欲,而免其不可已之罪,以自蹈于廢公黨惡之大咎,以自犯于難事易悅之小人,是奉承人者智巧,而喜奉承者愚也。乃以為相沿舊規責望于賢者,遂以不奉承恨之,甚者羅織而害之,其獲罪國法圣訓深矣,此居要路者之大戒也。雖然,奉承人者未嘗不愚也,使其所奉承而小人也則可,果君子也,彼未嘗不以此觀人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