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化藝術·鑒賞的名人名言大全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列子·湯問》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論其世也。
——《孟子·萬章下》
詩無達詁。
——[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精華》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晉]陶淵明《移居二首》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題》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李杜文章在,光臨萬丈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唐]韓愈《調第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惡止系于人。
——[宋]黃庭堅《書林和靖詩》
寧飲三斗醋,有耳不聽無味句。
——[宋]陳與義《送王周士赴發運司屬官》
君詩妙處吾能識,盡在山程水驛中。
——[宋]陸游《題廬陵蕭彥毓秀才詩卷后》
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
——[明]謝榛《詩家直說》
讀之如冷水澆背,陡然一驚,便是興觀群怨之品。
——[明]徐渭《答許北口》
大凡讀書,先得曉得作書之人是何心胸。
——[清]金圣嘆《讀第五才子書法》
文字之佳勝,正貴讀者之自得,如飲食甘旨,衣服輕暖,衣且食者之領受,各自知之,而難以告人。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文理》
畫的鑒賞法原有種種階段, 高明的看布局調子筆法等等, 俗人卻往往執著于題材。
——夏丏尊《對了米萊的<晚鐘>》
文藝必須有批評;批評如果不對了,就得用批評來抗爭,這才能夠使文藝和批評一同前進,如果一律掩住嘴,算是文壇已經干凈,那所得的結果倒是要相反的。
——魯迅《花邊文學·看書瑣記(三)》
不過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七)》
看別人的作品,也很有難處,就是經驗不同,即不能心心相印。
——魯迅《書信·致董永舒》
真正的批評的動機,除了對于美的欣賞外,同時也還應該有一種對于丑的憎恨。
——郭沫若《批評——欣賞——檢察》
批評的三過程: (1) 感受,(2) 解析,(3) 表明,這是批評家所必由之路。
——郭沫若《批評——欣賞——檢察》
不同的風景會引起人們的不同的感情;懷著不同的感情去看風景,風景也會有不同的面貌和味道。
——顏文梁《關于美》
文學家所以能由一些死文字,演出活躍的影像在讀者心中的,是因為作者的一字一句能在讀者的想象中,欣賞自然,欣賞山水,就是人與萬物調和,人與宇宙合一的一種諧合作用。
——郁達夫《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賞》
雅韻近乎風味,或許是一個藝術家生而已有的,但要能欣賞一件作品,則非有學問不可。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真風流底人,必須有妙賞。所謂妙賞就是對于美的深切底感覺。
——馮友蘭《論風流》
觀覽一個藝術品的時候,小己的哀樂煩悶都已停止了,心中就得著一種安慰,一種寧靜,一種精神界的愉樂。
——宗白華《青年煩悶的解救法》
領略藝術與看山景一樣, 只要你地位站適當, 你這一望一眼便吸收了全景的精神。
——徐志摩《濟慈的夜鶯歌》
鑒賞藝術的教育作用是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達到的,是潛移默化的陶冶。
——《潘天壽談藝錄》
藝術作品的好壞,要由群眾回答,不是由領導回答…… 藝術是要人民批準的。只要人民愛好,就有價值。
——周恩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故事片創作會議上的講話》
文學不妨見仁見智,完美的作品盡可以讓嚴肅的看成嚴肅,消遣的看成消遣,而無害于它的本來的價值,這本來的價值卻不但得靠嚴肅的研究,并且得靠嚴肅的批評,才能抉發出來。
——朱自清《短長書》
欣賞一種偉大的作品時,就無異和作者的偉大的人格,豐富的素養相親近。不但在藝術方面獲得益處,同時對于如何觀察人生社會,如何思維,也能叨惠不少。
——謝六逸《致文學青年》
“滿紙荒唐言”的文章,如果遇到了明眼人,還可以看出“一把辛酸淚”來。
——王力《生活導報和我》
一件美術品,要了解其中的奧妙,要滲透其中的底蘊,必須澄心下氣,默默相對,要遠觀也要近玩,方能心領神會。
——梁實秋《國立美術陳列館》
倘或真愛藝術,即終身不能動一筆亦無妨。欣賞領會,陶養性情,提高人格,滌出胸中塵俗,亦大佳事。
——傅雷《致周宗琦》
容易看懂的可能同時也是內容深刻的作品。
——王朝聞《向列賓學習》
體驗不僅是對人物同情或憎惡的根據,也是辨別美丑的心理根據。
——王朝聞《審美心態》
一種情感和智力結晶的藝術品,只能為情感和智力高超的人所心領神會。
——王朝聞《論鳳姐》
觀賞者對藝術的欣賞水平提高了,它就反轉來作用于藝術質量的提高。
——王朝聞《美化生活》
一個作品對社會所起的作用,有時候并不完全在于作品的本身,而在于這個火種是否落在干柴上,抑或是落在油池里。
——陸文夫《為讀者想》
在房間里欣賞暴風雨,風雨雖兇猛畢竟不能為害于你。風雨愈兇猛,給予欣賞者的愉快也愈大。
——李澤厚《關于崇高與滑稽》
雅俗共賞,當然最好了,但那是至難的境界,非極大家,不能為。
——李國文《文學片斷》
欣賞是一種陶冶,一種提高,一種收獲;附庸風雅是一種時髦, 一場熱鬧, 一個過場。
——汪國真《年輕的季節》
有一些東西并不一定要得到,只要能夠欣賞到就很好,當你欣賞的時候那是一種完善,一旦得到了,反而會破壞了那種完善。
——汪國真《年輕的季節》
詩歌就像圖畫: 有的要近看才看出它的美,有的要遠看;有的放在暗處看最好,有的應放在明處看,不怕鑒賞家敏銳的挑剔;有的只能看一遍,有的百看不厭。
——[古羅馬]賀拉斯《詩藝》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審美觀和愛好……他們的情趣不同,他們的追求也各異。
——[古羅馬]賀拉斯《書札》
藝術欣賞力究竟是什么呢? 由于反復的經驗而獲得的敏捷性,它表示在能使它美化的情況下,抓住真實與良好的東西,并且迅速而強烈地為它所感動。
——[法國]狄德羅《論繪畫》
鑒賞力是憑借完全無利害觀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對某一對象或其表現方法的一種判斷力。
——[德國]康德《判斷力批判》
音樂中美的唯一溫度表,就是我們心靈沉浸于無法言狀的迷醉程度。
——[法國]司湯達《海頓·莫扎特和梅塔斯塔佐的一生》
欣賞平凡的東西和小山是容易的;可是那些過于崇高的東西……在離得太近去看的時候,是會使人驚駭的。
——[法國]雨果《九三年》
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就必須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的人。
——[德國]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三個條件——獨特、清晰和真誠——以各種不同的程度存在著,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確定藝術(不涉及內容)作品的價值。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什么是藝術》
如若一個人的眼光沒有被卑下動機的迷霧所遮住, 欣賞美人是一種巨大的享受。
——[蘇聯]高爾基《十戈比銀幣》
燭光照著的關閉的窗是作品。瞥見了那里面的女人的模樣,讀者就在自己的心里做出創作來。其實是由了那窗,那女人而發見了自己…… 所謂鑒賞者,就是在他之中發見我,我之中看見他。
——[日本]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征》
上一篇:關于教育教學·教師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盡艱難好作人》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