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古之論賢不肖者,不曰幽明則曰枉直,則知光明洞達者為賢,隱伏深險者為不肖。真率爽快者為賢,斡旋轉(zhuǎn)折者為不肖。故賢者如白日青天,一見即知其心事。不肖者如深谷晦夜,窮年莫測其淺深。賢者如疾矢急弦,更無一些回護。枉者如曲鉤盤繩,不知多少機關。故虞廷曰“黜陟幽明”,孔子曰“舉直錯枉”①。觀人者之用明,舍是無所取矣。
【譯文】古代評論一個人是賢還是不肖,不是用“幽”“明”這兩個字,就是用“枉”“直”這兩個字,以此可知,光明洞達者為賢,隱伏深險者為不肖;真率爽快者為賢,斡旋轉(zhuǎn)折者為不肖。因此賢人就如同白日青天,一見就知道他的心事;不肖者如深谷晦夜,窮年也不測其深淺。賢人如疾矢急弦,更無一點兒回護;邪惡的人如曲鉤盤繩,不知有多少機關。所以《尚書·舜典》說“黜陟幽明”,就是要提升那些光明的人,降黜那些幽暗的人。孔子說“舉直錯諸枉”,就是說要把正直的人提拔上來放在枉屈的人之上。觀察人的時候,要看一個人是否光明洞達,如果不光明洞達,就沒什么可說的了。
注釋
【注釋】①舉直錯枉:錯,舍置。意為舉薦正直的人,舍棄邪曲之人。語出《論語·為政》。其文為:“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上一篇:人之念頭與氣血同為消長,四十以前是個進心,識見未定而敢于有為;四十以后是個定心,識見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個退心,見識雖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古者四十仕,六十、七十致仕,蓋審之矣。人亦有少年退縮不任事,厭厭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動喜事者,皆非常理。若乃以見事風生之少年為任事,以念頭灰冷之衰夫為老成,則誤矣。鄧禹沉毅,馬援矍鑠,古誠有之,豈多得哉!
下一篇:矯激之人加卑庸一等,其害道均也。吳季札、陳仲子、時苗、郭巨之類是已。君子矯世俗只到恰好處便止,矯枉只是求直,若過直則彼左枉而我右枉也。故圣賢之心如衡,處事與事低昂,分毫不得高下,使天下曉然知大中至正之所在,然后為不詭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