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愈進修愈覺不長,愈點檢愈覺有非。何者?不留意作人,自家盡看得過;只日日留意向上,看得自家都是病痛,那有些好處?初頭只見得人欲中過失,到久久又見得天理中過失,到無天理過失則中行矣。又有不自然、不渾化、著色吃力過失,走出這個邊境,才是圣人,能立無過之地。故學者以有一善自多,以寡一過自幸,皆無志者也。急行者只見道遠而足不前,急耘者只見草多而鋤不利。
【譯文】愈進修愈覺得不長進,愈點檢愈覺得有毛病。為什么呢?因為不注意修養的時候,看自己樣樣都過得去;只要天天注意修養,看自己全身都是毛病,哪有一點兒好處呢?開始時只能看見人欲方面的過失,時間長了,又看到天理方面的過失,到了無天理過失的時候,就是按中道行事了。這時還有不自然、不渾化、著色吃力等過失,走出這個境界,才能像圣人那樣立于無過之地。所以學者認為,那些有一善就覺得已經夠多了,減少一個過錯還自我慶幸的人,都是無志的人。這些人就如同想快走的人一看見道遠就裹足不前,想鋤草鋤得快的人一看見草多就嫌鋤不快一樣。
上一篇:足恭過厚,多文密節,皆名教之罪人也。圣人之道自有中正。彼鄉原者,徼名懼譏,希進求榮,辱身降志,皆所不恤,遂成舉世通套。雖直道清節之君子,稍無砥柱之力,不免逐波隨流,其砥柱者旋以得罪。嗟夫!佞風諛俗不有持衡當路者一極力挽回之,世道何時復古耶?
下一篇:禮義之大防,壞于眾人一念之茍。譬如由徑之人,只為一時倦行幾步,便平地踏破一條蹊徑。后來人跟尋舊跡,踵成不可塞之大道。是以君子當眾人所驚之事略不動容,才干礙禮義上些須,便愕然變色,若觸大刑憲然。懼大防之不可潰,而微端之不可開也。嗟夫!此眾人之所謂迂而不以為重輕者也,此開天下不可塞之釁者,自茍且之人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