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予欲無言”,非雅言也①,言之所不能顯者也。“吾無隱爾”②,非文辭也,性與天道也③。說便說不來,藏也藏不得,然則無言即無隱也,在學者之自悟耳。天地何嘗言?何嘗隱?以是知不可言傳者,皆日用流行于事物者也。
【譯文】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這里不是指平常所說的話,因為有些道理是不能用言語表達的。孔子又說:“我沒有什么可隱瞞的事。”這不是指文辭,而是指性與天道,說也說不出來,藏也藏不住,然而不說也沒有隱藏,而是讓學者自己去體悟。天地何嘗說話?何嘗隱瞞?以此可知,不可言傳的,都是日常流行于事物之間的道理。
注釋
【注釋】①“予欲無言”二句:語出《論語·陽貨》:“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雅言,平常的話。 ②吾無隱爾:語出《論語·述而》:“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耳。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③性與天道:《論語·公冶長》:“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上一篇:收放心休要如追放豚,既入苙了,便要使他從容閑暢,無拘迫懊憹之狀。若恨他難收,一向束縛在此,與放失同。何者?同歸于無得也。故再放便奔逸不可收拾。君子之心如習鷹馴雉,搏擊飛騰,主人略不防閑;及上臂歸庭,卻恁忘機自得,略不驚畏。
下一篇:耳目口鼻四肢有何罪過?堯、舜、周、孔之身都是有底;聲色貨利可愛可欲有何罪過?堯、舜、周、孔之世都是有底。千萬罪惡都是這點心。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太株連了。只是先立乎其大,有了張主,小者都是好奴婢,何小之敢奪?沒了窩主,那怕盜賊?問:誰立大?曰:大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