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收放心休要如追放豚①,既入苙了②,便要使他從容閑暢,無拘迫懊憹之狀③。若恨他難收,一向束縛在此,與放失同。何者?同歸于無得也。故再放便奔逸不可收拾。君子之心如習鷹馴雉,搏擊飛騰,主人略不防閑④;及上臂歸庭,卻恁忘機自得⑤,略不驚畏。
【譯文】收回放縱的心不要像追逐放出去的豬一樣,已經把它追回到圈里,就要讓它從容閑暢,不要讓它有拘迫煩悶的感覺。如果恨它難收,一直就束縛在那兒,與放失是相同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放出去和追回來,它都什么也沒有得到。因此再放出去時,它就會逃走而追不回來了。君子的心如同經過馴服的鷹雉,放開它,讓它搏擊飛騰,主人不會防備它飛走;等它飛回主人的臂上回到家中,也是那樣的從容閑適,沒有什么可驚恐害怕的。
注釋
【注釋】①放心:《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豚,豬。 ②苙(lì):牲畜的圈欄。 ③懊憹:懊惱、煩悶。 ④略:稍微。防閑,防備、禁止。 ⑤忘機:忘卻巧詐之心,淡泊寧靜與世無爭。
上一篇:道有二然,舉世皆顛倒之。有個當然,是屬人底,不問吉兇禍福,要向前做去;有個自然,是屬天底,任你躑躅咆哮,自勉強不來。舉世昏迷,專在自然上錯用功夫,是謂替天忙,徒勞無益。卻將當然底全不著意,是謂棄人道,成個甚人?圣賢看著自然可得底,果于當然有礙,定不肯受,況未必得乎?只把二“然”字看得真,守得定,有多少受用處。
下一篇:“予欲無言”,非雅言也,言之所不能顯者也。“吾無隱爾”,非文辭也,性與天道也。說便說不來,藏也藏不得,然則無言即無隱也,在學者之自悟耳。天地何嘗言?何嘗隱?以是知不可言傳者,皆日用流行于事物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