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三折肱知為良醫。
【注釋】
選自《左傳·定公十三年》。
肱: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
良醫:高明的醫生。
【賞析】
晉國大臣范吉射、荀寅攻打大臣趙鞅,發動禍亂,按晉國法律,應當處死。十三年冬十一月,晉定公與大臣荀躒、韓筒子、魏襄子商議,派兵攻打范吉射、荀寅,沒有戰勝。接著,范吉射、荀寅打算進攻晉定公,遭到齊國高彊的強烈反對,他說:
“三折肱知為良醫。唯伐君為不可,民弗與也,我以伐君在此矣?!?/strong>
意思是:多次折斷胳膊的人,就成了高明的醫生。唯獨不能進攻國君,因為人民不會支持你,我就是因為進攻國君才流落到了這里。
齊國高彊以自己失敗的經驗教訓勸誡范吉射、荀寅,不可進攻國君,因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二人不聽,進攻晉定公,結果戰敗了,被迫逃往朝歌。
今天,“三折肱知為良醫”成了成語,常用來表達挫折和失敗是老師,壞事可以變好事。如果一個人善于從失敗和挫折中總結經驗教訓,就會增長才干,變得聰明起來。
歷史上,表達這種喻義的語句比較多。如《楚辭·九章·惜誦》有:“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碧拼?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liuyux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劉禹錫在經歷“永貞革新”失敗后,寫了三首《學阮公體》詩,其中就有“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一句,用來表達自己經受挫折后,認識到了人生道路的坎坷,變得更加成熟起來。
反之,如果一個人太順了,不僅生活的豐富性打了折扣,對自己能力的認識也可能流于片面,這對一個人的進步、提高、成長來說,將是不利的。
上一篇: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皮之不存,毛將安傅!|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