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注釋】
選自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
彌:愈,更加。
和:隨聲一起唱。
寡:少。
【賞析】
宋玉才華橫溢,算得上是繼大詩人屈原之后鶴立雞群的人了。他又不肯俯仰流俗,常對時弊、世態發表批評意見,因此受到同僚嫉妒,有不少人說他壞話,以至楚王也為之驚動,發出了“先生其有遺行(過失)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的責問。宋玉回答說: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意思是:樂曲的格調越高,能和唱的人就越少。
面對楚襄王的責問,宋玉沒有正面為自己申辯,而是分別以音樂、動物、圣人為喻,委婉地回答君王的問難。這一句“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是宋玉講的第一個比喻。
宋玉說,楚人擅楚曲,一人唱曲,有很多人跟著唱和。唱和者的多寡,則因歌曲的文野、深淺、高下、雅俗不同而不同。唱通俗歌曲《下里》、《巴人》時,應和的人達數千;唱雅曲《陽春》、《白雪》時,應和的人只有數十而已。曲的格調愈高,應和者愈少,其錯不在“曲高”,而只能怪應和者的水平低。所以,“和寡”其實反映了曲調的高妙,難為一般人所理解。
宋玉的回答非常巧妙,他沒有一個字為自己辯護,但是,又字字在為自己辯護。而且,他不僅為自己辯護了,還以“陽春白雪”自喻,間接地標榜自己志趣高雅,卓然特立,行為超群,并將說他壞話的人比作“下里巴人”,這些人的才調,怎么能與他同其聲氣呢!
宋玉采用的是先退一步,迂回曲折,委婉自陳的辯難方式,一方面襯顯出他的豁達大度、機智與儒雅,一方面又展示了自己廣博的學識、氣度與才華。可謂一舉兩得。
從審美鑒賞上,這一句還觸及“知音”問題:高雅的藝術作品,很難為人理解,所以知音難得。現在,也用來諷喻藝術作品太高雅,不為人民大眾所理解、接受。
上一篇: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浸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飄忽滂,激揚怒。雷聲。回穴錯迕,蹙石伐木,梢殺林莽。|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鳳凰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籬之,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昆侖之墟,暴于碣石,暮宿于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