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矣。
【注釋】
選自《孟子·滕文公下》。
淫:亂。指擾亂心思。
移:改變。指改變節操。南宋朱熹《集注》云:“變其節也。”
屈:屈服。指放棄節操。
【賞析】
景春崇尚縱橫之術。一次,他與孟子談論什么是“大丈夫”。當時所謂的“大丈夫”,猶如我們今天說的“男子漢”。景春說:“公孫衍、張儀他們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怒連諸侯都害怕,他們一平靜天下就安寧。”公孫衍是魏國人,戰國中期的縱橫家,又稱“犀首”,曾在魏國任職。張儀死后,公孫衍“入相秦”,嘗佩五國之相印,為約長。張儀也是魏國人,戰國中期著名的縱橫家,曾多次游說各國與秦國結盟。他還用計謀瓦解了齊楚聯盟,使秦國更加強大。
然而,孟子卻斷然否認這樣的人堪稱大丈夫,他認為,像公孫衍、張儀之類的縱橫家,曲附君主,搖唇鼓舌,靠揣摸君王心理、迎合君王口味而獲得高官厚祿和顯赫的權勢,不過是女子、小人而已。孟子心目中能稱為“大丈夫”的標準是: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意思是:富貴不能亂其心,貧賤不能變其節,威武不能挫其志,這樣的人才是大丈夫。
孟子十分重視人格修為,注重浩然正氣的培養。他認為,真正的大丈夫應是居于仁,立于禮,行于義的人,得志的時候,與百姓一起沿著大道前進;不得志的時候,一個人走自己的路。富貴不能使他惑亂,貧賤不能使他動搖,權勢不能使他屈服。
富貴,是常人所熱衷追求的;貧賤,是常人所希望擺脫的;權勢,是常人所畏懼惶恐的。能夠不為富貴動心,不為貧賤失志,不為權勢低頭的人,是因為心目中有更寶貴的東西——仁、禮、義這些道德原則、信念和理想——值得崇尚。為了這些原則、信念和理想,他們持節守道,力行不改,經得起任何嚴峻的考驗。這樣的人所具有的,是一種剛強不屈的天地正氣和凌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尊嚴。這是一種獨立的覺醒的人格,它不僅是“大丈夫”的標準,也是仁人志士為人的情操和“氣節”,一種理想人格和一種精神支柱。
正是這種大丈夫氣概,千百年來,深深地植入中華民族博大的傳統美德之中,長留天地人間。正是這種浩然正氣和精神追求,極大地鼓舞了文天祥、史可法、譚嗣同等民族英雄和一大批仁人志士,不畏強暴,堅持正義,為自己崇高的信念和理想英勇拼搏,視死如歸。
上一篇: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于幽谷者。|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