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注釋】
選自《孫子·謀攻篇》。
上兵:用兵的上策。指最高明的用兵方略。
伐謀:一說指敵人開始有所策動或謀劃的時候,及時地以智謀挫敗。一說指以謀略取利,“不戰而屈人之兵”。本文采后說。
伐交:“交”,一說指作戰雙方“交合”、“交戰”;一說,指“外交”、“結交”。應結合上文“伐謀”之義,理解“伐交”。如將“伐謀”理解為伐敵于謀劃之初,宜采前說;如將“伐謀”理解為以謀略伐敵,宜采后說。本文采后說。
伐兵:攻打敵軍。
【賞析】
孫子軍事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不在戰場上廝殺,不費一兵一卒降服敵人,取得“全勝”。孫子說: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用謀略戰勝敵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的方法才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孫子的軍事思想,主張用謀略戰勝敵人,甚至把戰爭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達到己方的政治、軍事目的。此為上策。其次便是采取外交手段戰勝敵人。而“伐兵”、“攻城”,則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策。
春秋時期,晉平公打算進攻齊國,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齊國,探聽虛實。齊景公設宴招待。酒興正濃時,范昭突然請求用齊景公的酒杯喝酒。景公大度地同意了。當范昭正想換景公的酒杯時,齊相晏子命人撤掉了景公的酒杯。范昭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假裝喝醉了,腳步蹣跚地跳起舞來,要求樂師演奏一支成周的樂曲伴奏。樂師回答說:“臣下未曾學過。”范昭才無趣地離開了。
范昭走后,齊景公責備晏子說:“晉國是個大國,觸怒它的使臣,引來麻煩怎么辦?”晏子回答說:“范昭不是不懂禮法之人,他這樣做是故意羞辱齊國。”樂師也說:“成周之樂只有國君才可以用。范昭不過是一大臣,所以不能為他演奏。”
范昭回到晉國,向晉平公報告說:“齊國現在政治穩定,君臣同心,不能進攻。我想羞辱他們的國君,被晏子看穿了;想擾亂他們的禮法,又被樂師識破了。”晉國于是放棄了進攻齊國的打算。
孔子聽到此事,稱贊說:“不出筵席之間,而能抵御千里之外敵人的進攻,晏子正是這樣的人!”
上一篇: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