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注釋】
選自《孫子兵法·計篇》。
廟算:出征之前的戰略籌劃。
【賞析】
“廟算”是孫子提出的重要的戰略思想之一?!皬R”指祖廟,后來用以指朝廷?!八恪敝竸倮臈l件、取勝的把握。所謂“廟算”者,就是軍隊出征前的戰略謀劃。孔子認為:
“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意思是:未開戰之前就預計到會取得勝利,是因為謀劃周密,占據的勝利條件多;未開戰就預計到不會勝利,是因為謀劃不周密,占據的勝利條件少。
戰爭雙方在進行軍事行動前,不但要對己方的實力和優勢了如指掌,還要掌握敵方的兵力和部署。尤其在敵強我弱時,“廟算”的作用尤為重要。謀劃周密,取勝的條件充分,就能勝利;謀劃不周密,取勝的條件不充分,就不能勝利。如果不做謀劃,就一點取勝的希望也沒有。交戰雙方,要想取得勝利,除了實力,更要依靠謀略。
漢朝初年,淮南王英布興兵造反。漢高祖劉邦擬親率大軍平叛,問計于文武大臣,汝陽侯夏侯嬰推薦了自己的門客薛公。
薛公十分肯定地說,這次平叛,必勝無疑。漢高祖問:“何以見得?”
薛公分析道,英布興兵反漢,必然會預作準備,他有三種選擇:一是東取吳,西取楚,北并齊魯,將燕趙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然后固守封地以待陛下,此是上策。如此布局,漢軍奈何不了他。二是東取吳,西取楚,奪取韓、魏,保住敖倉的糧食,以重兵守衛成皋,斷絕入關通路,此是中策。這樣的話,誰勝誰負,聽命于天。三是東取吳,西取下蔡,將重兵置于淮南,此是下策。
薛公認為,英布雖有萬夫不當之勇,但目光短淺,料其必出此下策。屆時漢軍長驅直入,定能大獲全勝。
公元前196年10月,劉邦親率12萬大軍征討英布。英布果然如薛公所料,在淮南部署重兵,結果大敗。劉邦迅速平定了英布之亂。
今天,“廟算”制勝的思想,正廣泛運用于國家、企業、軍事斗爭、外交、事業、項目運作等各個方面。
上一篇: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