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橫石臨砌,飛檐枕嶺。壁繞藤苗,窗銜竹影。菊落秋潭,桐疏寒井。仁者可樂,將由愛靜。
【注釋】
選自北周·庾信《至仁山銘》。
畫樹:畫布上的樹。
仁者可樂:孔子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賞析】
作為南北朝末期文壇巨子,庾信不僅詩賦寫得好,他的銘文也寫得好。他的文集里,就集有銘文一卷,名《庾子山集》,收銘作12篇,盡管篇制有長短,皆弘潤博約,俱為精品。
據(jù)清代倪瑤《庾子山集注·玉帳山銘題解》稱,這一篇《至仁山銘》,寫作時間當為“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后簡文為太子時,隨侍東宮之所作”。而且認為,至仁山就是“梁宮中之小山”。庾信對山舍景觀的描寫,堪稱精妙:
“橫石臨砌,飛檐枕嶺。壁繞藤苗,窗銜竹影。菊落秋潭,桐疏寒井。仁者可樂,將由愛靜。”
意思說:屋前有橫石靠近階沿,飛檐似乎枕著山嶺。墻壁上繞著新長出的藤苗,窗戶映著竹影。秋天里,菊花花瓣飄落進澄靜的水潭,水井旁,長著稀疏的桐樹。在這清寂的地方,仁者的快樂由喜愛清靜獲得。
這篇銘文一共只有16句。前四句用虛筆,描寫至仁山的峰、水、云、人。例如,橫峰如鶴嶺,有仙人駕鶴飛掠;激水似龍津,多群魚逆流騰躍;山上瑞云繚繞,有仙童出現(xiàn)……作者借古代神話傳說,渲染山中縹緲的仙氣。
作者以此為背景,改用實筆,對山舍的景觀進行勾寫:遠而望之,睹“飛檐枕嶺”之雄姿;近而察之,悟“壁繞藤苗”之生氣;自屋向外看,得“窗銜竹影”之幽趣;菊落清潭,桐生井畔,賞心悅目,美不勝收。
本句以情寫景,景中融情,景語與情語,融合無間,相得益彰,如詩如畫。句式結構上,兩兩對偶,音韻諧美,賞心悅目。最后兩句“仁者可樂,將由愛靜”,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表達了山居的旨趣:此山幽靜,而仁者之樂便生成于山之幽靜中!
上一篇: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