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
【注釋】
選自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中丞:指應天巡撫毛一鷺。中丞,官名,原是御史臺的副長官。明初改置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僉都御史,職與御史中丞略同。他們常放到外省任巡撫,所以也稱巡撫為中丞。
詈:罵。
以:連詞。
【賞析】
明末天啟年間(1621—1627),宦官魏忠賢集團掌握朝政,殘害忠良,誅殺異己,欺壓百姓,激起了正直知識分子——東林黨人的指責和反對,由此遭到魏忠賢一黨的殘酷鎮壓。蘇松巡撫周起元因觸犯魏忠賢被撤職,當時在蘇州的東林黨人周順昌寫文章送他,斥責閹黨;東林黨人魏大中被捕,路過蘇州時,周順昌為他餞別,大罵魏忠賢。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魏忠賢派人到蘇州逮捕周順昌,激起了蘇州市民大暴動,他們與捕差發生武力沖突,并沖入官衙,打死一名旗尉,巡撫毛一鷺躲進廁所得以幸免。
事件平息后,官府追查此事,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五人挺身投案,遂以“倡亂”罪名被殺。第二年,魏忠賢事敗,蘇州市民為了紀念五位死者,集資安葬了他們。作者懷著崇敬和激動的心情寫了《五人墓碑記》,記敘這場斗爭的經過,頌揚五人英勇不屈、大義凜然的品格:
“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
意思說:五人臨刑時,氣概昂揚,喊著毛一鷺的名字大罵,談笑自如,從容就義。
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五人是蘇州百姓“民變”的領袖,他們雖然“素不聞詩書之訓”,卻能“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當周順昌“被逮”的時候,毅然掀起了這場轟轟烈烈的反閹黨斗爭,反映了市民暴動的正義性和民心所向。正因為如此,當這五人被閹黨以“吳民之亂”的罪名誅殺時,能夠一身正氣,喊著中丞毛一鷺的名字大罵,昂然就戮,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本句語言樸素,但卻字字精神昂揚,筆力千鈞,寥寥數語,便將五人臨刑時的悲壯場面活畫了出來。他們談笑自如,從容就義的形象,仿佛生氣滿眼,如在眼前;他們大罵中丞的聲音,仿佛穿過歷史的塵埃,聲聲在耳。人們讀到這一句跳動著生命的文字,立刻會想到五人“激于義而死”,令人景仰。
上一篇: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月明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而又有剪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