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世總為情,情生詩歌。
【注釋】
選自明·湯顯祖《耳伯麻姑游詩序》。
世:世上,世人。
總:總是。
【賞析】
湯顯祖崇尚真性情,稱“歌詩者自然而然”,“獨有性靈者,自為龍耳”,強調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是有情的人生,因而提出一個“情”字,與宋、明之“理”相對抗,他在《耳伯麻姑游詩序》中說:
“世總為情,情生詩歌。”
意思說:社會生活的主體是情,而感情的激蕩使人產生沖動,創作出詩歌作品來。
湯顯祖是臨川派戲曲的代表人物,論詩以言情為主,提倡抒寫性靈,不拘格套。他說:“師講性,某講情。”認為社會意識形態分為“理”與“情”兩種,理指宋、明理學家講的義理、心性,是人為的東西,唯有情是天然的、最真實、最自然、最可貴,情的外在表現,就是當人的“情”被激發的時候,抒發出來而生成詩歌,因此極力強調情感在文藝創作中的作用,把表達真情實感作為對詩人的基本要求。他還認為,衡量詩歌作品是否真切動人,情感是極其重要的尺度,凡不由“情”感發出來的文藝作品都是沒有生命力的。
湯顯祖和公安派的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有密切來往,公安派標舉性靈,湯顯祖也有關于性靈的論述,他認為詩文大小有體,但只要有性靈,就有生氣,就是好作品。所以,性靈是湯顯祖對于真情的另一種表述。
湯顯祖崇尚真情,追求個性解放,將現實生活中的“情”與理學家宣揚的抽象的“理”對立,“以情抗理”,具有明顯的反封建禮教、反理學的進步意義,在當時反對后七子復古模擬的斗爭中,亦發揮了積極作用。他的劇作《牡丹亭》,便是體現這一思想的最優秀的代表。
上一篇:自楚騷唐律,爭妍競暢,而民間性情之響,遂不得列于詩壇,于是別之曰山歌。|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四者到時,或有麗詞俊音可用,爾時能一一顧九宮四聲否?|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