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瞿汝稷《指月錄》卷二十三記載:金陵清涼泰欽法燈禪師當(dāng)和尚時(shí),性情豪邁超逸,什么都不干,大家有些瞧不起他。惟有法眼禪師很看重他。有一天,法眼問大家“虎項(xiàng)金鈴,是誰解得?”大家一時(shí)都答不上。后來法燈來了,法眼又說了一遍。法燈說:“系者解得。”法眼說:“汝輩輕渠不得。”
本條大意: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誰也不敢取下,只有當(dāng)初系的人能取。后形成“解鈴還須系鈴人”一語。比喻誰造成的問題,還得由誰去解決。
明·瞿汝稷《指月錄》卷二十三記載:金陵清涼泰欽法燈禪師當(dāng)和尚時(shí),性情豪邁超逸,什么都不干,大家有些瞧不起他。惟有法眼禪師很看重他。有一天,法眼問大家“虎項(xiàng)金鈴,是誰解得?”大家一時(shí)都答不上。后來法燈來了,法眼又說了一遍。法燈說:“系者解得。”法眼說:“汝輩輕渠不得。”
本條大意: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誰也不敢取下,只有當(dāng)初系的人能取。后形成“解鈴還須系鈴人”一語。比喻誰造成的問題,還得由誰去解決。
上一篇:《解名盡處是孫山,令郎更在孫山外.》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