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
語出宋·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詩曰:“……天寒路遠愁仆夫,整駕催歸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茲游淡薄歡有余,到家恍如夢蘧蘧。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亡逋(bū):逃亡的人。?。好枥L。這兩句詩道出詩人創作經驗,意思是:作詩不要耽擱,捕捉詩情,要像追捕逃犯那樣火急,否則靈感消失,美景錯過,就再也難于描繪了。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說明創作要抓住時機,靈感來時,趁熱打鐵,不可因懶于思索而錯過良機。“清”,常引作“情”。
例如
①宋朝詩人蘇東坡說得好:“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這和攝影不失時機地抓住稍縱即逝的美妙瞬間是一個道理。《險》之成功,就是恰到好處地抓住了拍攝時機。(摘自安烈《時機,至關重要》)
②靈感的又一特征是短暫性。靈感爆發后,持續時間固然因創作者主客觀條件不同而有差異,但一般說來都很短,甚至只有幾秒鐘,有人說:“才著手便煞,一放手又飄忽去。”蘇東坡形容道:“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摘自陸曉光《淺說“靈感”》)
③另外,“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要時刻作好窮追不舍的準備,42歲的畫家莫爾斯在郵船上看到杰克遜的電學實驗受啟發,晚上就趁熱打鐵畫出了收發報機的草圖。(摘自甫元《靈感——創造的太陽》)
上一篇:曹操《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詩句鑒賞
下一篇: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詩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