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路》記載:子貢問:怎樣做才算得上一個“士”。孔子說,自己一舉一動要知恥合禮,出使到各國能不辱君命,就可以算一個士了。子貢又問,要是次一等的呢?孔子說,宗族的人稱贊他孝敬父母,地方上的人稱贊他正直善良。子貢又問,要是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本段是孔子說的第三等的“士”。硁硁:kēng kēng,堅硬的小石頭,比喻見識不廣而固執的人。本條兩句:說話一定信實,做事一定果決。意思是雖然這種人知識不廣而固執,但卻是一個端正的人。
反義語: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參看該條。
上一篇:《言多而不當,不如其寡也.》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言悖而出者,亦悖而人.》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