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諾諾:一味順從的樣子。諤諤(è):直言爭(zhēng)辯的樣子。有許多人說順從奉承的話,不如一個(gè)人直言不諱。《史記·商君列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例】流俗的恭維,不但靠不住,而且在有榮譽(yù)心的人看來,反為一種侮辱。名畫家的畫,并不在乎有多少外行的人贊美,而貴乎能得一個(gè)真正內(nèi)行的人來批評(píng)。所謂“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就是這個(gè)道理。(羅家倫《榮譽(yù)與愛榮譽(yù)》)
又作〔千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例】然而,“千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在一片叫好聲中,有個(gè)5歲的青島小女孩,卻勇敢而大聲地站出來說“不”。(魯民《對(duì)“哈佛女孩”說不》)
上一篇:《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