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鄉)
作者: 張大燭
【原文】: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原文作者】:常建
【鑒賞】:
這首詩抒發的是詩人渴望平息戰亂、實現各民族和睦相處的和平思想,寫得極有氣勢。
前二句詩概括了漢朝與烏孫民族友好往來的一段史實。
第一句的意思是說:烏孫使臣帶著禮物朝覲過漢武帝后,在返回家園的路途中,經常回過頭來遙望漢帝居住的地方,依依難舍。“玉帛”,指玉和絲織品,是朝覲時帶的禮品,也用來比喻友好。“朝”是朝覲、臣服的意思。
第二句是說:烏孫王回去之后不再自稱為王,表示了對漢朝的歸順。“烏孫”是漢代時西域國名,曾與漢朝通好。
詩的三、四兩句描繪了一幅邊關平息戰亂后的太平景象:玉門關外的茫茫大漠,過去曾戰鼓喧天,現在卻靜悄悄的,一片安寧;戰爭的陰云消散了,日月顯得分外光明。“銷”,是銷散之意。“兵氣”形容戰爭的景象、氣氛等。這里“靜”、“銷”二字,用得十分傳神、有力。我們仿佛看到牛羊遍地、牧人們騎著馬兒在歌唱,這安居樂業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詩人形象地將現在的安寧和過去的戰亂隱相對照,使讀者更珍惜今天的和平,反對戰爭。
上一篇:《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夜上受降城聞笛》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