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調動激情
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肢體動作遠勝于千言萬語。
——馬云
我們經常能看到馬云在演講時緊握雙拳、收緊兩腮,他犀利的眼神、篤定的語氣也在向聽眾傳達“我可以”的信息。這些豐富的肢體語言使他的演講更具說服力,也把臺下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他的身上來。在演講時,馬云通過這些豐富的肢體語言,形成一股強大的氣場,感染著臺下的聽眾。
馬云最常見的動作就是攤開雙手,這表示:只要你相信,只要你努力,就能擁有這個世界。而當他把一根手指頭放到嘴前,睜大雙眼,就表示:只要你肯做,結果會讓你大吃一驚。
這些豐富、有趣而略帶夸張的肢體動作使馬云的演講變得生動有趣。在對外經貿大學的那次演講上,他對熱情的學生進行了鼓舞和激勵。過程中,他使用了大量的肢體語言。
那場演講發生在2010年12月的對外經貿大學圖書館報告廳。
我最早是在前年的一次會議上聽見社會對80后、90后表示擔憂、抱怨、埋怨,覺得他們沒有希望,是垮掉的一代。但是,引起我思考的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有很多員工都是80后。
剛才大家所提的問題,我深為大家感到驕傲,我問我自己,在我20歲的時候,有沒有這種水平、這種膽略、這種想法?答案是沒有。我堅定不移地認為,我們80后比70后、60后、50后更有希望。
社會上很多人說我們不聽話,我們也要反思我們聽了孩子們的話沒有?80后、90后我覺得是我們的產品,我們沒有理由、權力和責任去批判我們的產品,我們唯一有的權力和責任是完善我們的產品。
所以大家剛才提的問題,我是蠻感動。我更加堅定地認為,一代勝過一代。最早我爺爺這一代是通過報紙來了解世界的,我父親這一代希望耳聽為實,他們通過收音機來了解世界,我們這一代通過眼見為實,我們通過電視機了解世界,而你們這一代和你們后面那幾代是通過互聯網來了解世界。你們告訴我們:我們不希望聽到別人告訴我們的,我們想參與。這就是社會的進步。
我們永遠要積極樂觀地看待未來,在我這一代,我20歲、30歲的時候也抱怨過,我父親為什么沒有地位?為什么不是局長?我舅舅為什么不是銀行里的?我為什么應聘三十幾份工作,卻沒有獲得一份工作?
我也抱怨過,可是抱怨有什么用?我感謝大家今天晚上來交流,因為你們來,就意味著每個人都關心未來。包括剛才90后的一個同學說,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么。很正常,我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我也不知道,我30歲的時候也不知道。我做阿里巴巴的時候只有一個夢想,只有一個理想,到今天為止,我越來越清楚我要干什么。
……
馬云演講時妙語連珠,他豐富的肢體動作和燦爛的笑容讓同學們無比興奮。
馬云在做演講的時候,經常會優先選擇耳麥式話筒。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雙手做手勢,方便來回走動。在演講中,馬云喜歡右手上抬,手指上下移動,雙手在胸前左右擺動。
一直以來,馬云都給人留下一種很“瘋狂”的印象,但他的瘋不是自己“瘋”,而是讓所有人和他一起“瘋”。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他可以揮舞著雙手,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互聯網B2B業務。在哈佛大學的講臺上,他可以和諾基亞總裁唇槍舌劍,贏得臺下一片掌聲。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他依舊瘋狂地向聽眾們展示他那永不枯竭的激情。
上一篇:永遠要相信你的直覺
下一篇:用堅定的信念鼓舞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