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出處】清·曹雪芹、高鶚《紅樓夢》第一回
【譯注】如果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如果把無看成有,那么有也成了無。
【用法例釋】一、用以說明真假和有無不能混為一談,否則便沒有什么是非界限了。[例]所以對采訪者,我一再聲明,務必實事求是,留有余地,否則“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邵燕祥《憂樂百篇》)二、用以形容亦真亦假,似有似無的情形。[例]我們可以把真作為一個不變數,不論是指真理還是真實。那么假便是負號的真。但是詩卻是正負號的,又真又假,又假又真。那就是太虛幻境的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金克木《詩與真》)
上一篇:《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