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兵者,詭道也》鑒賞
〔計〕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鑒賞】孫子認為:“兵者,詭道也”,用現代的話來說:用兵打仗,是詭詐的方法和行為。這些詭詐的方法,是兵家克敵制勝的奧妙所在。
綜觀《孫子兵法》中的“詭道”戰術,約可分為以下十四種:
(一)示形。即給敵人顯示假象,使其造成錯覺而作出錯誤的行動,從而給我軍以可乘之機。上引《計》篇中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都屬于這一類。
(二)利誘。即以利益為誘餌使敵人出擊,然后殲滅他。上引《計》篇中有“利而誘之”一法。此外,《軍爭》篇中還談到“佯北勿從”、“餌兵勿食”,所謂“佯北”、“餌兵”,都是誘敵出擊之術。誘敵之“利”,可以是“兵”,也可用牛羊、百姓、財物等。
(三)使亂。即設法使敵人混亂,然后打擊他。上引《計》篇中有“亂而取之”一法。使敵混亂,可利用奸細混入敵營制造謠言,也可用兵佯攻,使敵驚慌失措。
(四)使怒。即激怒敵人使其喪失理智、沖動蠻干,然后擊敗他。上引《計》篇中有“怒而撓之”一法。激怒敵人的方法,可以挑逗、辱罵,也可用兵擊其要害。
(五)使驕。即用計使敵人驕傲,放松戒備,然后擊破他。上引《計》篇中有“卑而驕之”一法。使敵驕傲,可用卑下的言辭去游說,也可示以羸弱寡少,或令我軍假裝敗逃等。
(六)使勞。即用計使敵人疲乏勞累,然后將其擊敗。上引《計》篇中有“佚而勞之”一法。使敵疲勞,可聲東擊西,或輪番騷擾等。
(七)使離。即用計離間敵人內部的團結,使其分崩離析而擊敗他。上引《計》篇中有“親而離之”一法。此法離間的,可以是國與國之間的聯盟,也可以是國君與大臣的親密關系。
(八)突然襲擊。即在敵人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發起進攻,給其沉重打擊。上引《計》篇中有“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之法。使敵無備,可麻痹其思想,或我軍行動迅速,神出鬼沒。
(九)出奇制勝。即以正兵當敵,與敵周旋;另用奇兵從側后偷襲,使敵處于數面夾擊而失敗。《勢》篇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并強調要“善出奇”,指的就是這種方法。
(十)避實擊虛。即避開敵人兵力充實、強勁的部位,而擊其空虛、薄弱的環節,這樣易于取得勝利。《虛實》篇說:“兵之勝,避實而擊虛。”就是講述這種方法的。
(十一)攻其必救。即先攻敵之要害,引出壁壘中的敵軍前往營救,在敵軍行進過程中將其殲滅。《虛實》篇說:“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就是講的此法。
(十二)避銳擊惰。即避開敵人初戰時的銳氣,在敵人欲歸、出現惰氣時發起攻擊。《軍爭》篇說:“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講的就是此法。
(十三)半濟而擊。即對付渡水的敵人,在其一半已渡、一半未渡時發起攻擊。《行軍》篇說:“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這時敵人腳跟沒有站穩,力量分散,心緒不定,容易將其擊潰。
(十四)推入絕境。即斷絕軍隊的退路,以激發其拼死戰斗的決心,從而打敗敵人。《九地》篇說:“聚三軍之眾,投之于險”;“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就是講的這種方法。
用兵作戰,是敵對的國家與國家之間、集團與集團之間你死我活的斗爭,因此必須用詭詐的手段去奪取勝利。孫子“兵者,詭道也”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可是在宋代卻有一批儒者,對孫子的“詭道”戰法大加抨擊。如蘇軾認為:“兵者詭道”之論,會助長“貪”、“詐”之心;若此說流行,“則天下紛紛乎如鳥獸之相搏,而天下之亂何從而已乎!”(《蘇軾文集》卷三《孫武論》)陳師道更稱孫子的“詭道”戰法為“盜術”(《后山集》卷十四《擬御試武舉策》)。這些宋儒都不明了,孫子“兵者詭道”的論斷及其詭詐方法只運用于戰時,與平時人們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應該嚴格區別。
現代戰爭,雖有威力無比的先進武器,但最終解決還要靠雙方軍隊的接觸。因此,孫子的“詭道”戰法,如“示形”、“利誘”、“避實擊虛”、“避銳擊惰”、“攻其必救”、“出奇制勝”等,還是極有用的。認真地研究這些戰術,對于加強國防的現代化建設,爭取戰爭的勝利,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多算勝,少算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