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出處】宋·蘇軾《新城道中二首》
【譯注】山嶺被日光下的云霧籠罩,仿佛戴上一頂白色的絲綿帽,一輪初升的紅日,像是樹梢上掛著一面又圓又亮的銅鉦。絮帽:絲綿或棉絮做的帽子。銅鉦(zhēng):古代的一種樂器,形狀像銅盤。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晴天山林中白云繚繞,紅日斜掛的景色。[例]車進(jìn)都龐嶺山區(qū),公路盤旋曲折,先是順著山麓,繼而纏著山腰,向縱深的叢林里延伸。只見前面白云裊裊浮動,才從山腰騰起,又覆蓋住山頂,正如蘇軾所寫的“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的情景。(王俞、朱征《車過都龐嶺》)
上一篇:《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常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得幾時.》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