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出處】先秦·《戰國策·燕策三》載荊軻歌,一名《易水歌》
【譯注】風聲蕭蕭啊易水寒冷,壯士一去啊不再回來。蕭蕭:風聲。兮:啊。易水:水名,源出于河北省易縣,是當時燕國的南界。
【用法例釋】一、用以形容人悲壯地離去,前途艱險或兇多吉少。[例]他整裝南渡易水奔赴抗日前線時,望著滾滾東去的波濤,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壯士荊軻悲壯的詩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回還!”(穆靜《有一股拼勁的作家》)二、用以形容一去不返或與世訣別。[例]教導總隊的戰士們雖然作戰是勇敢的、頑強的,終因寡不敵眾,加上敵人居高臨下,最后不得不撤退。犧牲是慘重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東方既白《羊城散記》)
上一篇:《風流不在談鋒勝,袖手無言味最長.》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