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出處】唐·韓愈《雉帶箭》
【譯注】將軍要以技巧服人,騎馬盤旋,拉滿彎弓,可就是舍不得把箭射出去。伏:通“服”,使人折服。惜不發:形容將軍在審情度勢,選擇表現精湛射技的最佳時機,不射則已,射則必中。發,射出。
【用法例釋】一、用以形容軍人已做好射擊或其他戰斗準備,但暫不動作,待機行事。[例]李達說:“1縱、3縱打來電話,請求作戰任務。我命令他們好好休整,養精蓄銳。6縱18旅的肖永銀憋不住了,問還要休整到什么時候?”劉伯承、鄧小平笑了。……一出村口,清風撲面,鄧小平仰天吟道:“將軍欲以巧勝人,盤馬彎弓惜不發!”(王玉斌、王蘇紅《大勢中原》)二、用以比喻為了某種目的,引而不發。[例]韓愈《雉帶箭》詩云:“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懸念,那是一種盤馬張弓、將射未射之式。(羅立群《開創新派的宗師——梁羽生小說藝術談》)
上一篇:《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