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生歷程·生死的名人名言大全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老子》
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上》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
——[西漢]揚雄《法言·君子》
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
——[三國魏]王粲《詠史詩》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晉]李密《陳情表》
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南朝宋]江淹《恨賦》
生榮死哀,身沒名顯。
——[唐]王勃《平臺秘略贊十首·慎終第十》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唐]李白《擬古》
生而不淑,孰謂其壽? 死而不朽,孰謂之夭?
——[唐]韓愈《李元賓墓銘》
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茍免,貪者不可以茍得也。
——[宋]歐陽修《唐華陽頌》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后風流陌上花。
——[宋]蘇軾《陌上花三首》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宋]李清照《絕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榮與辱共蒂,厭辱何以求榮;生與死同根,貪生不必畏死。
——[明]洪應明《菜根譚》
男兒得死所,其重如山丘。
——[清]屈大均《過涿州作》
達人觀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為樂,死之為悲。
——[清]蒲松齡《陸判》
福壽康寧,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無。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疾病死喪》
想到生的樂趣,生固然可以留戀;但想到生的苦趣,無常也不一定是惡客。無論貴賤,無論貧富,其時都是“一雙空手見閻王”。
——魯迅《朝花夕拾·無常》
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魯迅《而已集·黃花節的雜感》
意圖生存,而太卑怯,結果就得死亡。
——魯迅《華蓋集·北京通信》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目中,那就真真地死掉了。
——魯迅《華蓋集續編·空談》
生要生得有精神,死要死得有氣概。
——郭沫若《大人物與小朋友》
生死本是一條線上的東西。生是奮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躍,死是睡眠。
——郭沫若《虎符》
凡是一個有見識的人,能夠辨別得出生死的分寸。有的時候,死是永生。有的時候,生不如死。
——郭沫若《虎符》
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
死才是生命最高的蜜酒。
——徐志摩《濟滋的夜鶯歌》
生別死離, 最是難堪事。別了, 牽腸掛肚; 死了, 毫無輕重, 何如作個感人的永別。
——周恩來《生別死離》
貪生的人,也悲傷別離,也隨著死生,只是他們卻識不透這感人的永別,永遠的感人。
——周恩來《生別死離》
不用希望人家了! 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邊,飛向光明,盡由著你。
——周恩來《生別死離》
時間會巧妙的使自殺的決心改為“好死不如賴活”。
——老舍《四世同堂》
一個正直的人,是有高尚情操的,寧可冤屈而死,也不會在任何情況下同惡勢力妥協。
——《史良自述》
革命流血不流淚,生死尋常無怨尤。
——陳毅《記遺言》
戰勝命運只有死亡,克服一切惟死亡可以辦到。
——沈從文《月下小景》
無名的生,無名的死,沒有人愛他,沒有人哭他,這是多么傷心的事情。
——巴金《雨》
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巴金《日》
視死如歸但求速朽的人能長存后代子孫的心里。這就是不朽,這就是永生。
——巴金《生》
慷慨激昂地和敵人搏戰而死,這并不是可悲惜的事,然而徒手就縛地被敵人殘殺,那便是不幸的災禍了。
——巴金《略談動員民眾與逃難》
當一個人清楚的知道自己逼近了死路,而心中無一點遺憾的時候,現實生活里的一切微小東西卻在他的眼前消失了。一切世俗的念頭都早已消失凈盡。
——巴金《滅亡》
生當憂患原應爾,死得成仁未足悲。
——李少石《寄內》
對多余的廢料, 死是過濾; 對痛苦的人, 死是逃避; 對真實的工作者, 死就是休息。
——臧克家《死》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臧克家《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大自然要我活到什么時候,我就活到那個時候,壽長些不喜,短些不悲。
——蔡尚思《我是忘年人》
人們固不可貪生,卻也不可喜死。因為個人的生死,同是要視公益正義而定的。
——蔡尚思《中國思想史研究法》
活著的時候,活得充實,生無所息。死亡的時候,死得安詳,視死如歸。
——秦牧《低徊尋思話老年》
生而不免一死,死而不能復生,這法則本身,既給生死之際以大悲哀,又充分顯示了生與死的崇高和偉大。
——憶明珠《石破天驚的詩句》
看破紅塵,看到了人生和宇宙終端的那個黑洞,但,并不跌進去,而是回過頭來,重新走進紅塵,有滋有味地有板有眼地好好地過活。活著的時候,嘴邊銜著一絲會心的微笑;死去的時候,眼角涌一顆晶亮的淚珠。
——憶明珠《石破天驚的詩句》
生命是可貴的,可是,為了比生命更可貴的,生命是可以舍棄的。
——舒乙《鐘聲》
假如你自己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就絕不會想死的。因為你的生命已有了價值,你就會覺得它可貴可愛。
——古龍《銀鉤賭坊》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借死亡逃避了痛苦和責任,又有誰知道奮斗求生的決心,遠比慷慨就死的豪氣還要勇敢得多,還要困難得多。
——古龍《大旗英雄傳》
引刀一死,并非勇者的行徑,而是懦夫所為,只因引刀一死,要遠比掙扎求生容易得多。
——古龍《浣花洗劍錄》
在希望中死去,而不要在絕望中偷生。
——趙鑫珊《哲學與當代世界》
學會忘掉死亡而活著,這恰恰是俗人的智慧所在。哲學家們不斷提醒人們記住死亡,倒恐怕是自作聰明了。
——朱正琳《“砍大山”余響》
每個人,無論是平凡是杰出是庸常是深刻,在他自以為盛年的時候死亡其實已經君臨他了。
——斯妤《灰色正午》
怕死者未必真正領會生的樂趣,輕生者也未必真能了解死的價值。
——楊奔《死神與死》
看人世是悲劇或者是喜劇似乎都不必,人在生時盡量生活,到死時釋然就死,我想是一個最好的態度。
——徐訏《夜》
光榮地死,勝過恥辱地生。
——[古希臘]《伊索寓言》
要多為活人想想,少為死人傷腦筋,因為死人有他們自己的天地。
——[古希臘]泰勒斯《決心》
享盡了生活的福樂,人就該毅然決然地告別人生,像一個酒足飯飽的賓客辭宴離去一樣。
——[古羅馬]賀拉斯《諷刺詩集》
歲月賜予我們生命的同時,就開始把它索回。
——[古羅馬]塞涅卡《論生命的短促》
整個生命就是通向死亡的旅行;既然如此,人死了又有什么稀奇?
——[古羅馬]塞涅卡《致波利比厄姆論安慰》
一朝生命告了終結,帝王、奴隸毫無區別。
——[波斯]薩迪《薔薇園》
凡在世時就將死亡置之度外的人,往往雖死猶生。
——[法國]蒙田《隨筆集》
死亡和生命始終挽和在一起,不可分離。死亡未至,我們已漸趨衰老,而我們還在蓬勃生長的階段,衰老即已開始。
——[法國]蒙田《多少回我成非我》
生存的久遠習慣使我們厭惡死亡。
——[英國]托·富勒《格言集》
雖然人生充滿了苦惱,可是死亡卻更加苦惱。
——[俄國]伊萬·安德烈耶維奇·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農夫和死神》
死亡與再生交替, 宛若種族脈搏的律動…… 死亡之于種族, 猶如睡眠之于個人……這是造化偉大的不朽原則。
——[德國]叔本華《叔本華生平及其學說》
想長命百歲,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淺薄的念頭。有一句西班牙諺語說得好: 任何人活得越長,經歷的邪惡便越多。
——[德國]叔本華《意欲與人生之間的痛苦——叔本華隨筆和箴言集》
如果生的恐懼戰勝死的恐怖,那么,他就勇敢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德國]叔本華《論自殺》
死亡是嚴寒的冬夜,生命是悶熱的白天。
——[德國]海涅《還鄉曲》
人在生命結束的時候,死,叫做走;在開始的時候,走,卻等于死。
——[法國]雨果《悲慘世界》
人生是真實的! 人生是誠摯的! 墓地并不是終點。
——[美國]朗費羅《人生頌》
我們來到人間, /赤身裸體,一絲不掛, /我們浪跡天涯, /艱辛作伴,憂愁隨駕; /我們退出世界, /何去何從, 無人作答: /但若今生今世無惆悵, /換一個冥地又有何妨。
——[美]朗費羅《路畔旅舍的故事·黑格諾的皮匠》
人到臨終的時候方才悟得人生的意義,在世一生,末了還是死道出了生之真諦。
——[英國]羅伯特·勃朗寧《指環和書》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死亡隸屬于生命,正與生一樣。舉足是走路,正如落足也是走路。
——[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生命像個孩子,邊笑邊搖動死亡的撥浪鼓向前奔跑。
——[印度]泰戈爾《愛者之貽》
個人的生命,連同他的種種憂患和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了結, 到底是一件好事,本能使人不愿接受這種解脫,但理智卻使人贊成它。
——[美國]愛因斯坦《生命有個了結是件好事》
只有在我們想活命的時候,死神才顯示出恐怖的威勢。當生命批準我們可以以死來解脫的時候,死神就變得無可奈何了。
——[日本]武者小路實篤《人生論》
害怕死亡,并不是想永遠活著,而是為實現人生的使命。
——[日本]武者小路實篤《人生論》
只有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的時候,他才能感覺到生的價值和死的意義。
——[日本]武者小路實篤《人生論》
人是他自己生命的主宰,人也是他自己死亡的主宰。
——[阿根廷]博爾赫斯《一個厭煩了的人的烏托邦》
生命在前進的同時,也就是在走向死亡。
——[墨西哥]富恩特斯《阿爾特米奧·克羅斯之死》
死亡,似乎是可怕的,但死亡總是在生者的心田里播下最有益的豐收的種子,腐朽和神秘之種能結出生命和理解之果。
——[蘇聯]拉斯普京《告別馬焦拉》
人在成長,生命在衰亡, /搖籃把我們搖近墳場; /告別娘胎是死的開始, /就像燭芯,點燃就意味著要耗光。
——[美國]愛·揚格《夜思》
死亡是今生而不是來世的一部分。
——[羅馬尼亞]伊麗莎白·比貝斯科《避風港》
生則光榮,死則成仁,惟上智者能之。
——[印度]瓦魯瓦爾《古拉爾箴言》
考驗一個人有無勇氣,多半是看他敢不敢活,而不是看他敢不敢死。
——[意大利]阿爾薩耶里《俄瑞斯忒》
生存比尋死更需要勇氣。
——[英國]梅·瑞狄斯《魯西爾》
有三件大事人類都要經歷: 出生、生活和死亡。他們出生時無知無覺,死到臨頭,痛不欲生,活著的時候卻又怠慢了人生。
——[法國]拉布呂耶爾《品格論》
無所事事的人常因想到死亡而害怕,一旦投入緊急的行動,不管這個行動有多大危險,他們不再有工夫想到死亡。戰場必定是人們最少想到死亡的場所之一,于是可以得出一個怪論: 一個人的生命越充實,就越不怕失去它。
——[法國]阿蘭《論幸福》
因為有死亡的存在,反而讓我們覺得此時此刻不能枉活,任何“明天” 都是一個不定數。我們應該把握的是生活的實質,而不在活了多少時日。
——[美國]巴斯克里《成熟·選擇·超越》
上一篇:關于人生歷程·生命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生活情趣·生活的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