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出處】唐·王駕《雨晴》
【譯注】蜜蜂、蝴蝶紛紛飛過墻去,讓人疑心春色只在隔壁的鄰家。
【用法例釋】一、用以形容蜂蝶飛舞追逐的情景或惜春、尋春的情態。[例]仲春,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引得蜜蜂、蝴蝶追逐纏繞,四周飛舞,忙著采蜜授粉。唐詩說得好:“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廖始毅《我心目中的春》)二、用以比喻受某種現象誤導,只看到別人的優勢,而對自己認識不足,導致盲目崇外或自慚。[例1]我國是世界心理學思想最早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可是,長期以來,“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對于中國心理學史,卻很少有人問津。(魏運華、曾紅梅《師范院校心理學教材(人教版)的改革與建設》)[例2]一個人,一個單位,在物競天擇的時代,不僅要有“東家昨夜梅花發,愧我分他一半香”的自知之明態度,而且克服要“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的盲目自慚心理。(胡志勇《也說“峨眉山”與“黃鶴樓”》)
上一篇:《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節香.》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