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六載某尼《悟道》詩
【譯注】整天尋找春天都找不到,穿著草鞋踏遍了山頂上有云霧的地方。回來時笑著拈起梅花聞了聞,才知道春意已經洋溢在梅樹的枝頭了。芒鞋:草鞋。隴頭:山頂,嶺上。一作“嶺頭”。
【用法例釋】一、用以形容到處尋找春天,看到梅花開放,才知春已來臨。亦用以說明早春不易察覺。[例]耐不住長長的寂寞,我也會出外賞看冬日的景致,再探訪春的氣息。總有一天,在不經意間,在農莊籬笆墻旁的枝頭上,會發(fā)現(xiàn)帶雪含笑的幾株梅花,幾顆含苞欲發(fā)的花蕾,讓我真正體味到古人的“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也十分”的詩情和禪味了。(杭大慶《姑山四季》)二、用以比喻苦苦尋求無所得,忽受某事啟示,發(fā)現(xiàn)了事物或悟出了道理。[例]當前新聞媒體都在積極尋求“申奧”成功的緣由,這使我突然想起一首“尋春詩”:“到處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嶺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春在哪里? 春不在山山嶺嶺之外,不在遙遠的天邊,呵,原來它就在我們身旁,它就在我們心里。誰能否認那投票結果的瞬間不是由永恒的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性格鑄造而成的呢? (孫武臣《春在枝頭已十分》)
上一篇:《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