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外篇·審舉》引東漢靈帝、獻帝時民謠
【譯注】推舉為秀才,卻不會寫字。選拔為孝廉,卻不同父母一塊兒住。被稱為樸素清白的人其實污濁如泥,所謂的高第良將打起仗來膽怯如雞。舉:舉薦。書:書寫。察:考察后推薦。孝廉:孝順廉潔之士。別居:不與父母同住,指不贍養(yǎng)父母。寒素:清貧、樸素。高第:官吏的考核成績列為優(yōu)等。
【用法例釋】一、用以揭露、諷刺封建社會舉薦制度的腐敗,推舉的所謂賢人才士名不副實。[例]為了得到被推薦的機會,作假的,走后門的成為一種風(fēng)氣。按規(guī)矩,服父母之喪是三年。為了“孝”的名聲,有的人竟服二十年之喪,有的人哭出血來,有的人硬是不吃飯。其中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服二十年之喪的趙宣,卻在按規(guī)定不得跟妻子同寢的服喪期間生了五個孩子。真所謂“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牧惠《崇禎引出的教訓(xùn)》)二、用以譏諷社會上名實不符的現(xiàn)象。[例]如果離開了務(wù)實而去求名,豈不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樣的名,只能是徒有虛名或欺世盜名。……我國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就是對那種務(wù)虛名、欺世盜名的不良社會現(xiàn)象,進行的無情揭露和鞭撻。(郭盛福《求實與求名》)
上一篇:《為求一字穩(wěn),耐得半宵寒.》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