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吾雖未讀書,獨不聞“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乎?
【譯注】
獨:唯獨,僅僅。益:補助。
我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怎能不知道“愚昧無知卻金玉滿堂就等于是在增加自己的過失”這個道理呢?
清光緒年間,汪肇基在外經商10余年,賺了不少錢,滿載而歸。鄉(xiāng)里人勸他為子孫后代考慮買進良田,汪肇基作了如上回答,并把錢財拿出來周濟鄉(xiāng)鄰,一部分錢財給一對無依無靠的同族老夫婦養(yǎng)老,拿出一部分錢財助窮人王某完婚。凡是沒有經濟能力辦理喪事需要扶助的貧困家庭,或遇到災害需要救災等情況,他都毫不吝嗇,慷慨捐資。這樣,直到60歲的時候,汪肇基家里僅有幾畝薄田。
輯自光緒《婺源縣志》卷35《人物·義行》。
【感悟】
錢本身沒有錯,有能力用正當方法賺錢是好事,可是把錢用在不同的地方,結果則有天壤之別。作為父母,一定要清醒地認識,給孩子過于豐厚的物質享受等同于讓孩子吸食毒品。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對物質有依賴,而想要擺脫這種依賴如同登天一樣難。父母應該給孩子有節(jié)制的物質生活,以培養(yǎng)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故事鏈接】
疏廣,字仲翁,西漢名臣,東海蘭陵人,從小好學,精于《論語》、《春秋》。疏廣及其侄子疏受分別擔任過漢宣帝的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兩人一同告老還鄉(xiāng)時,宣帝賜給他們黃金20斤,皇太子贈給他們黃金50斤。回到家鄉(xiāng)后,叔侄兩人變賣金子,置辦酒食,請親戚朋友同享皇帝的恩賜。有人勸疏廣用這些黃金為子孫購置產業(yè)。疏廣說:“我并不是老糊涂了,也不是不顧念子孫,只是家里本有舊田老宅,我是想讓子孫們在自家的土地上勤勞耕作,過普通人的生活。如果我用這些金錢為他們增加財富,只會使他們懈怠懶惰!賢能的人,財產多了就會減損他們進取的意志;愚笨的人,財產多了就會助長他們驕奢淫逸。”
【延伸閱讀】
《漢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意思是說,留給子孫滿箱黃金,不如教會子孫一本經書。當然,這里的經書是指知識、做人的道理等。做人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礎,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其興衰根本在人。清朝民族英雄、禁煙大臣林則徐曾講過:“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毀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意思是無論子孫能力如何,我都不把錢留給他們,如果是賢良的子孫,錢只會讓他們喪失志向;如果是愚笨的子孫,錢只會增加他們的過失。華人首富李嘉誠在談到子女教育時說:“99%是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孩子們長大了,也是70%教如何做人,30%教如何做生意。”由此可見,父母一定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教孩子與人相處之道,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能力,這些才是以后致富創(chuàng)業(yè)的源頭活水。
上一篇:《汝毋要名,毋希上官之旨,唯廉唯勤,唯鎮(zhèn)之以靜,而撫之以寬勉之行矣》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人弗克以儒顯,復何可以雄視當世?》原文翻譯|感想